金寧「鄉改鎮」的芻議
金門縣戶籍人口截至去年底已逾10萬4千人,其中金寧鄉人口數已突破2萬大關,達到20520人;依照民政局統計最近單月遷入增長人數,金寧鄉遷入數更是超越金城鎮,勇奪各鄉鎮之冠,達到單月遷入386人,第一大鎮金城僅為309人。大金門島上四鄉鎮│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與金寧鄉,金寧鄉人口數雖目前仍暫列第三名,離人口第二名金湖鎮也僅有二千人差距,以人口增長幅度最快的金寧鄉而言,要超越金湖鎮,已是指日可待,短期內就可達成,因此已有不少鄉親認為此時應思考將金寧鄉正名為「金寧鎮」。
雖然從縣政府補助各鄉鎮觀點,金寧「鄉改鎮」差異不大,而且「鄉改鎮」涉及各種複雜的「改名」成本,包括戶籍、地名、路標、招牌、營業登記一直到個人的名片,所費不低,這也是目前金寧鄉公所未能積極爭取改名的主要原因。
然而,以更高視野與前瞻格局而言,金寧「鄉改鎮」並非只著眼於在金門六鄉鎮中爭比排名高低大小,這意義並不大;而是要展現金寧社區自我向上提升的形象管理,「鄉」雖不見得在文化程度低於「鎮」,然而在一般外人心目中,如觀光客、移民潛在者、甚至投資客而言,「鎮」所擁有基礎設施、人口消費、發展潛力卻大大超越「鄉」的概念。
金寧鄉擁有一座國立大學,大學所帶來龐大師生生活圈,不僅快速改變金寧鄉的人口質量與結構,更重要的是,大學發展成為帶動金寧社區快速發展進步動力,金寧鄉目前擁有各鄉鎮最多的人口遷入增長幅度,拜大學所賜應不為過。
相對地,金寧社區對大學回饋也越來越明顯,例如每年都要進行招生宣傳的金大,來自台灣或大陸學子和家長都會仔細評估學校與週邊環境的生活機能與便捷程度,此外,曾有不少學生上課提問,金沙鎮人口僅一萬六千人可以稱為「鎮」,為何金寧擁有近二萬人口卻還是以「鄉」命名,是否金寧鄉還有不為人知的「落後」事蹟?還是有何其他考量?學生反映出家長們普遍的擔心,學校是否因地處離島偏鄉,而缺少完整生活機能與衛生醫療環境。在台灣也可以發現,地處偏遠鄉村的新大學校區,發展上確實困難較多,吸引學子就讀明顯落後於都會區大學校區。
因此,若金寧「鄉改鎮」後,對金大的招生宣傳也將有不小助益,學生與家長可以輕易體會出金寧鎮將比金寧鄉,更多便捷服務與生活水準,減少都會區學生來到離島偏鄉生活不適應的質疑,不需要金大再以昂貴文宣與費盡唇舌來說服家長。亦即「鄉改鎮」後,金寧將更具有發展優勢,與金大共存共榮格局,形成「金大好、金寧會更好」、「金寧好、金大會更大」的良性循環,互惠雙贏。
以上從發展觀點而言,「鄉改鎮」不僅影響金大發展,其對地方繁榮發展而言,將可以帶來形象改善與信心強化,對吸納外來人口、繁榮地方與創造就業機會頗具立竿見影效果,然而,我們也不能輕忽不少「我愛鄉村」聲音,鄉村謐靜生活之美追求者,大有人在,因此建議金寧「鄉改鎮」議題,值得進一步召開「公聽會」討論,或是委託具公信力的機構進行相關民意調查,相信很快就可以匯聚出基本共識,並讓金寧「鄉改鎮」正當性更加充分,相關配套措施更加周延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