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金門大橋工程的專案需求﹗
喊了整整十八年、被地方戲稱為「選舉浮橋」的金門大橋,終於在去年的元月份,在馬總統的見證下舉行動土典禮。然而,好事多磨;主體工程因工程難度高、機具價格昂貴等因素,迄今已流標了三次,經過多方努力,行政院日前專案核准大陸機具及技術人員以「連人帶船」方式參與興建計畫,創下兩岸工程合作首例。對此,民進黨立委又有話說了。該黨的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質疑,此一模式是否會擴大運用?另一位立委說得更白,宣稱如此建造金門大橋會危及「國家安全」。特定媒體則把「國安疑慮」以斗大的標題刊出,製造聳動效果。
對於個別立委的針對性言論,我們本想一笑置之,無奈迄今尚未知能成事否(三月初開標),便被扣上了危及國安的「紅帽子」,以此對應兩岸舟楫往返、日漸交融的情勢,我們不禁要問:是這些立委的見識淺?還是根本就是置己身於恐共的惶惶之中?
首先,金門大橋是金門民眾期盼了近二十年的建設項目,應不容置疑;自李登輝起、陳水扁繼,無不對金門大橋大開選舉支票。猶記得李登輝在大掌櫃劉泰英的選舉背心上「背書」的畫面;陳水扁聲嘶力竭的宣稱:「金門大橋咱多開始來起,好嘸好啦!」亦歷歷在目,特定政黨領袖空口說白話的本事一流,民進黨不思去追究他們的誠信,反對一心一意促成這項工程的馬政府,狠插一刀,著實是既沒道理,又難以服眾。
當然,對於民進黨此種過激的反應,我們也早該見怪不怪。過去民進黨反對兩岸海上直航的理由是說,陸客會大舉入侵,危害國防民生;反對空中直航的理由則是,大陸戰鬥機會長驅直入,解放軍上街走,總統府被砲轟。當下,這些政策都實現了,也愈來愈紅火了,然其荒謬的預想卻始終沒有發生。我們寧可如此認為:就算是發言者本身,也非百分之百服膺於自己的言語,只是不嚷嚷一下,好像就是一種罪過,好像就會讓國共予取予求。就像他們此回反對的理由一般:「此例一開,恐成中國參與台灣公共建設的模式。馬政府將藉此機會順便興建金廈大橋,把廈門與金門透過小金門連成一線,這才是司馬昭之心!」如此豐富,又富「創造力」的說法,令人嘆為觀止。
就如馬總統在大橋動土典禮上所說的,「支持興建金門大橋,不是為了選舉,而是為了還金門人一個公道……;金門已從保衛台灣的前線,蛻變成兩岸交流的關鍵。」就算日後金廈大橋真能肇建,那也是歷史因緣、時勢所趨,又如何夠得上通共賣台的理由?「金門人為什麼不把選票投給民進黨?」許多戮力耕耘金門的民主前輩經常有這樣的疑問。在此,我們只能簡略的推測,或許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不清楚,講不明白吧!未來的金門如何自外於彼岸發展?而如當下逢中必反、模糊的兩岸策略,又該如何收買金門選民的心?
橘越淮而為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又何錯之有?金門本就是兩岸政策的試驗場域,試煉各種面向的兩岸合作模式,提升台灣自我的競爭力又何罪之有?反對黨不該為了反對而反對,怎麼做對國計民生真正有利,怎麼做又能實質提升台灣的競爭力,才是反對黨該做的功課。沒來由的「拆牆推屋」,勢難獲得多數人民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