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千秋萬世拚教育
日前李縣長在全縣校長會議中表示:為了未來金門教育要更好,會全力支持各級學校預算和辦學創新,並希望校長們能落實各項教育工作,解決現有的各項教育問題;李縣長也希望透過各校校長集思廣益,對於教育提出建議,期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希望做好百年樹人的教育紮根工作,運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力求突破與創新,呈現出亮麗的教育成果。根據一百年度民眾對金門縣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滿意度最高的是「教育文化大學島」(拚教育)政策,達80.4%,這也就是李縣長重視教育之成果展現。
吳副縣長也以2月9日聯合報之「名人堂」專欄中,由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所寫之「要拚歷史定位就當文化總統」來勉勵全體校長,文中寫到「若要選票,拚經濟;若要明天,拚科技;若要千秋萬世,拚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立國的根本。
馬總統在2月25日的金門感恩謝票行程表示,金門站在第一線幫助台灣,犧牲很多;金門的發展,絕對不能輸給廈門!以目前來看,我們除了經濟外,在民主法治及教育方面,都不輸廈門,因此也希望政府在教育的領域上更加關注與支持,否則十幾二十年後,可能就會輸給廈門。
簡單地說,教育就是文化認同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文化絕對不是只有音樂、美術和戲劇而已,文化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最終要問的問題「我是誰?」因此,能成功的傳承民族文化,肯定自我,了解「我是誰?」就是教育的本質。
李縣長曾以「榮耀金門 幸福島嶼--我們的責任與榮譽」勉勵縣政的工作伙伴,我們看了感到無限的敬佩與感動,縣長是縣民的父母官,就像父母般苦口婆心的勸導子女要努力奮鬥,營造家庭氣氛,爭取家譽,以求世代相傳,綿延不斷。而縣長也以此心情來勉勵縣民,期望金門未來會更好,這就是我們的責任與榮譽。所以金門若要更好,就要靠「教育」,金門雖然也努力在拚經濟,在金酒穩定發展的情況下,各方面的福利可說是居全國之冠,然而在拚經濟之餘,更要教育孩子能珍惜當前,尊重自己,努力未來。若只能享受目前,隨波逐流,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那我們的教育將是白費心力的。所以在縣長如此重視教育之情況下,我們所有從事教育工作者都應體認到本身的責任,這就是我們整體的榮譽。馬總統曾說過:「我提出所有的政策,不是為了下一次的選舉,而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們也應引用馬總統話作為金門教育之勉語--「黃金十年教育,擘劃金門未來願景」。
近四、五十年來,金門已培育出不少青年才俊,投入國家與社會建設行列中。今後希望能再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觀及對外競爭能力的孩子,及如何教導孩子有創造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而不是要教孩子考試及追求高分的能力。現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前幾天在報上發表說:「以前是讀書好才有機會,未來在多元發展的社會裡,只要培養孩子的競爭力,人人都有機會。」所以我們更要培育「現代化的國際公民」,建立「為千秋萬世拚教育」的核心概念與價值,讓孩子自信學習,成為快樂的學習者,享受學習的進步與成功的喜悅,增進安全健康及豐富生命之健全人格,進而成為對社會有正面貢獻的負責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