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優質的旅遊服務品質﹗
連日濃霧深鎖的金門尚義機場,終於在十九日恢復了班機的正常起降,千餘名自嘲「難民」的滯留旅客,搶著離開他們口中的「災區」,有人火大拍桌出氣,有人則破口大罵,金門民航站協調各航空公司加緊疏運,總共送走五千三百多名旅客。
以上情景在金門幾乎算不上新聞。然而,金門的航機起降在改善相關軟硬體設施及起降標準後,其實已經獲得了極大程度的改善,日前的這種現象,或可以將之視為特例,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卻應想想,如何將是類的負面影響度降到最低?
我們不能將偶發事件視為常態,更不能忽視偶發事件對於金門整體旅遊的影響,如何確保旅遊品質、維護觀光形象都是當下必需做的,那我們就必需想想,可以再完善那些配套,方能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以下謹提供幾點想法,供各有識者參酌。
其一,旅遊品質的保障。對許多旅遊業者而言,將旅客送到了離境機場,責任就完了,之後,如沒有特別約定,就只能「看錢說話了」。但從長遠看,旅遊業的永續經營是要針對旅遊消費者提供一個最高滿意度的旅遊服務;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若然要求更好、更優的服務品質,便需付出更多的代價,來確保或降低「無人與聞」的風險;此前,旅遊業者是否願意善盡告知的責任,結合保險業者開發出旅遊不便等等險種,並主動告知在預想的遊程之外,可能提供的服務與保障;甚且,就算旅客未能在事前購買旅遊不便商品,事中、事後的配套及可能因應作為,也該有健全的預想才是,萬不是將旅客丟下就不管了,簡單的將責任歸諸於老天爺及航空公司,不僅缺乏商業道德,更遑論任何旅遊服務品質。
其二,統籌的協調單位。這次的霧鎖金門,縣府聯合立委與民航局協調航空公司增開班機,妥善的疏運旅客,可說已建立緊急應變機制,因此,金門可以仿傚成立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專責於各權責單位的聯繫與協調。甚而,可以協調各部門或引商投資建設過境旅館,提供滯留旅客最基本的食宿需求。金門要朝向國際觀光島嶼的方向走,有些事情便應該做前頭,甚至還得做到超乎消費者的預期需求,如若只是反覆積累旅客們的「逃難」經驗,再來談聚焦於觀光旅遊發展、提升服務品質,恐怕只能淪為「呼口號」。
總之,優質的旅遊服務,包含了遊程前、中、後所有作業細節的要求與落實。霧鎖幾日影響不了旅遊大局,卻足見金門的旅遊服務缺乏深度與品質;我們期待金門在旅遊危機處理上的滿意度表現,讓國際觀光島嶼成為水到渠成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