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增設國考考場放眼培才與留才﹗
考試院今年起在金門設置專門職業與技術人員考試、高普考、基層特考等考場,離島考生不必再遠赴台灣參加國家考試。日前,考試院更在金門舉辦座談會,聽取金門各界對考選興革的意見。為地方培才、留才,更是關注的焦點。
金門地方的公務環境一直有個特性:「想留的,留不住;留下來的,卻不一定有更好的發展。」多年來,換人如走馬,有些業務始終停留在新手階段。有道是,「人往高處爬」,下屬如真有更好的發展性,真想留人,恐怕想留也留不住。金門的行政體系,升遷機會有限是事實,有些職缺職系,真要論資排輩,恐怕真得等到地老天荒。對年輕的公務員而言,若非因個人因素,找到更大的單位、更好的職缺商調,應該是最好的選擇。於是乎,金門的機關總淪為「人才訓練所」,烈嶼鄉的狀況尤見嚴重,而更偏遠的烏坵鄉,三年一輪,更已然淪為常態。長此以往,實不利地方建設與永續發展。
就中央機關的立場,當然希望地方能發展自我特色,讓基層公務人力願意留下來。這些年來,金門地方的福利愈來愈好,或已吸引了部分的人才留駐,但長遠看,成效仍極為有限。其間,一個關鍵的原因,應是規模性與量體不足。誠如李縣長所言:「縣政府總員額幾十年來未增加,主要是中央統一規定。金門特殊、人口成長,縣府預算逐年擴大,從早期的新台幣三、四十億元增加到現在120億元,如預算代表工作量,但受限於總員額控管,人員無法增加。」金門縣現有公務員編制僅四百五十一人,臨時雇用人員卻有五百八十二人之多;另有原應屬中央單位的水產、畜牧、農業試驗所等也占用縣府公務員名額,此種戰地時期的特別編制,已不敷現今專業及實務需求,縣府除已建請由中央納編外,更計劃擬議改編「公司化」,引進民間專業人才經營管理,多少解決縣府公務人員不足的問題。
當然,公務人數的多寡,與機關的有否具有績效,並無直接的連帶關係。而考試權的使命,乃是為國掄才、培才與留才。如何讓躋身公門的天之驕子們,能有適得其所的發揮,能真正的造福人民,獲得更多人民的認同,才是國家考試為國舉才的真諦,而訴諸金門的地方特性,我們以為,至少有以下面向應要努力突破。
其一,無障礙的人才交流。金門位居兩岸樞紐,國貿、兩岸交流人才為現階段及未來所必需,如若短期內無法晉用相應的專業人力,是否可考慮建立從中央相關機關輪調相應人力的措施及制度,以健全應備人才的運用及交流,而此對於地方的施政規劃、計劃方向、人才培育,也當有正面的助益。
其二,總員額的全面檢討。如若始終要求以十年前的員額,完成數倍的工作量,不是晉用更多的約僱、臨時人員,便是放任想一展所才的公務員一一出走;金門的用人環境或許只會愈來愈好,但相應的,也應有長遠的人力發展規劃,早日為捉襟見肘的公務人力解套。
總之,金門增設國家考場,離島考生省下了旅費、少了舟車勞頓,卻多了公平應試的機會。接下來,便應思考如何為金門創造更有利的培才與留才環境,讓更多優秀人才能安心的留下來一起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