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與新金門
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合資的天津生態城;這個佔地30平方公里的生態城,是新加坡政府向中國大陸爭取,希望以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技術,規劃的首座生態城。希望藉此案例的成功,創造新的模式,不斷複製到中國其他城市,以替新加坡賺進更多外匯。由於對於綠色生態、綠色科技的追求,天津生態城,可以說全面的起步,而且辦了第一屆的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以及第一屆的低碳綠色博覽會,所有的綠色產業全來了。也因此自動工以來,早已成為各方注目焦點,更成為各新興城市觀摩之標的。對金門而言,當然有其重大意義:那就是以生態城建構新金門!
之前本報即曾就此議題論述過:生態城!或稱生態城市,顧名思義,是一種趨向盡可能降低對於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就是盡可能降低廢熱、二氧化碳、甲烷與廢水的排放的一種多元環保城市。這種環保城市,最早是被建築師道頓等人所提出,後來他並建立了「生態建築」公司。其核心理念就是基於:一個永續性都市,應自行供應本身所需的能源與食物,盡量減少對於週遭鄉村的依賴,並且盡量使居民減少製造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近年來,各先進國家不乏案例。
諸如德國的柯貝城,2000年世界博覽會後,德國決定將其規劃為一座永續發展的未來城市,所有建築都是低耗能的房屋,它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整個城市的水資源的再利用,雨水被收集,儲存,甚至再利用成為社區景觀用水,始終將生態視為首要任務,讓柯貝也成為未來城市的最佳參考。在此同時,生態城的另個理念,即生態城並非要重新造鎮,且以北歐的瑞典來說。
瑞典南部大城的奧格斯騰堡,1998年經由歐盟及瑞典政府資助,以類似都更之方式,從一個常為淹水所苦的沒落破敗舊城市,蛻變成「生態新貴」,2005年都市更新完成,奧格斯騰堡成為「全方位綠色生態城」的成功典範。整個城市變身計畫中最炫目的,是總計近一萬平方公尺植被的「綠屋頂植物園」。這是全北歐最大的「綠屋頂」,是當時世上第一座綠屋頂植物園。至今仍是北歐上方最耀眼的「綠鑽石」。更利用一公里長的開放雨水渠道,及調節蓄水的人工溼地,種植本地水生植物,解決歷來的淹水問題。整個社區被綠色覆蓋,植物在屋頂茁壯,蝴蝶來了、蜜蜂來了,海鳥等野生房客也來了;加上同步進行的住宅計畫、蜿蜒社區的水道與溼地,成為水泥叢林之間的「呼吸空間」,改變了整個社區的景觀與生機。
金門!這個充滿各種時空背景交錯的小島,任誰都知道,要想重振金門,賦予她新生命,則必須重新建構一個具有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城市:農村已不可能重現,因為都市化已是當下及未來全世界的走向。因此,如何建造一個新都市│新金門,則未雨綢繆,取經於這些生態城市的經驗,應是咱們建造新金門之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