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 鸕鶿不再來
──金管處處長陳茂春的珍惜土地愛護家園善意提醒
「假如有一天,鸕鶿不再來」,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陳茂春發人深省的一句話,他所指的,不只要保護金門鳥類生態環境,也延伸到對整體金門土地資源、環境保育、生存發展課題的珍惜、愛護之情。
由金門國家公園製作的劇情紀錄片《落番》,先後入圍台北電影節、休斯頓國際電影展最佳紀錄片,並榮獲第三十四屆「金穗獎」,國家公園為感謝拍攝團隊及鄉親的支持,二○一二年四月六日晚在台北舉行感恩餐會,赴任滿周年處長陳茂春藉著與鄉親相聚的場合,感恩致詞之餘,也傳達了他對當下建設、發展金門的環境疼惜之思,在兩岸交流與金門大橋等利多因素下,金門的土地、房價漲幅僅次台北市、新北市,商機、榮景的背後,陳茂春也憂心旅外及下一代金門人,將來要遠離塵囂返鄉安居,卻發現連金門的房子也買不起了,再是一旦過度炒作、開發的環境遭破壞了,「假如有一天,鸕鷥不再來」,陳茂春拋出這一「假設」語氣供鄉親玩味、思索。
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陳茂春之後,四月八日上午,金門縣長李沃士赴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親自主持的「旅台鄉親縣政座談會」中,根據金門日報刊載旅台鄉親發言實況,「希望金門做好整體規劃,讓金門成為最閃亮的一顆星」、「鄉親也認為金門是寶地,希望鄉親勿『賤賣』,賣一塊少一塊,要好好珍惜,金門才有發展機會」
顯然的,從官方到民間,都存在著「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育」的兩難習題。即連金門首位拿到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創作理論博士的呂坤和,應福建省政府的邀請返金,今(星期四)下午二時要進行「從生活談美」的專題講座,他準備的題綱中,將從「浯江溪加蓋停車場」、「消失的經典建築甲政第」,「為何圃丟仔(雲雀)的歌聲舞影不見了」等生態議題談起,帶領省府同仁與鄉親們,反思打造創意生活美學的金門,面臨了那些難題、困境?
總投資超過五十億元的「金湖鎮商務旅館」已於四月五日開工,主體工程超過六十五億元的金門大橋也要在五月間動工了,金門大學城整體開發案亦熱絡進行規劃中;這些大手筆的開發建設案,讓金門的施政願景「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高級免稅精品購物天堂」及「兩岸高等教育殿堂薈萃的大學島」有了具體落實的一步,也帶動了金門百年難逢的商機,誠為可喜。大興土木的帶來繁盛之景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金門生態文化保存受到矚目的一面,描寫出洋客故事的影片《落番》受到中外影展肯定、金門跨校師生團隊拍攝的《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在第五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放異彩、金城後浦小鎮登上台灣十大觀光小城、金門國家公園收錄八百多種植物種類的《金門植物誌》上下兩巨卷堂堂出版……。從這些訊息面解讀,現世金門,不但有了大步起飛的建設榮景,也有了維護記錄文化環境生態的用心成果。
然而,土地開發與生態保育往往是會產生矛盾、對立的。曾經在日本筑波的萬國科學展覽會中的「燦鳥館」揭示了「今天是鳥類,明天是人類!」以鳥作展示主題,又警示了如不能好好維護生態環境,則人類將面臨「大地反撲」。當今的金門環境文化,由閩南、僑鄉、戰地、生態四大區塊混凝、交揉而成,其中自然生態中記錄到的近三百種鳥類,密度居全台之冠,被譽為「冬日黑色大軍」的鸕鶿族群近幾年更可以高達一萬隻度冬;過去飽受人類獵殺,變得恐懼人類的鸕鶿,如今愛上金門,除了附近海域食物資源豐富外,再是夜棲地受到友善、良好的保護。因此,鸕鶿過境,已成了觀察金門生態環境的一大指標。
「假如有一天,鸕鷥不再來」,站在生態保育、環境維護立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陳茂春的一句善意提醒,無非就是要金門人在邁向開發建設的同時,也要懂得珍惜土地、愛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