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閩南文化之懷古幽情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2
字型大小:

「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已陸續於台南、金門、桃園三縣市,如火如荼地展開各類相關活動,閩南因地處沿海,故而海上商務貿易繁榮,經由海路至世界各國經商的人不在少數,國姓爺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原本便是經商出身,旅外華僑眾多,讓閩南文化得以傳播至世界各地,根據相關統計,移居國外的閩南籍華僑、入籍他國的華人約莫數百萬,其中以東南亞居多,故而閩南文化遺產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縣擁有悠久的閩南傳統與歷史名人古蹟,文化底蘊深厚,加之以年度盛事「金門迎城隍」隆重登場,各國賓客雲集,光中國大陸就來了十五間廟宇、三百多人共襄盛舉,此時來金門走一遭,更能體會出一份熱鬧中不失靜謐的懷古幽情之感。
「閩南文化」,意指生活在中國大陸福建省,以及我中華民國領土一帶的人經過世代傳承,共同創造的一種饒富地域性色彩的文化。歷史上可追溯至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福建設閩中郡,開始了中原與閩南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漢晉以降,大批中原人士向南遷徙,閩南文化逐漸成形;晉唐時期沿海經濟發展迅速,相關體制日臻完善,閩南文化隨之發展日盛,到了宋元兩代的閩南沿海地區更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泉州),阿拉伯、波斯兩國商人將伊斯蘭文化帶進了閩南,致使第二波的文化交流開展;明清盛世更有歐洲傳教士東渡來華,進一步繁榮了閩南文化。所以,延續迄今的閩南文化,吸納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特質,因而我們不難從建築、民俗、宗教、民間藝術中體驗到些許異國風味。以建築文化來說,像是俗稱「頭戴斗笠,身穿西裝」的洋樓,融合東方象徵吉祥的圖騰與西方巴洛克風格的雕樑畫棟,各種裝飾浮雕、線刻、木雕、石雕…等等的技術精湛,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歐式華麗吊燈搭配中式擺設的廳堂,堪稱匯集中外建築之大成後,開展出極具獨創性的特殊建築風格,金門縣洋樓處處,其中「陳景蘭洋樓」規模最大、氣勢宏偉,以及享負盛名的「得月樓」都可窺見一斑;東方傳統成分較多的閩式大古厝,擁有穿斗室木構架,不需用釘、泥作,僅用卡榫即可架起一座閣樓,並且歷久不衰,工法十分厲害,加之以孝悌傳家、兄友弟恭、互助合作的傳統思想發展而成的三合院、四合院落式兩邊對稱的建築布局,亦是十分特殊,瓊林、水頭、小金門…等處仍分布甚廣,和洋樓各具特色。另外,閩南方言更是獨具一格,還有「語言活化石」之稱。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延平郡王,祖籍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雖出生於日本,但七歲即返回家鄉成長,是道道地地的閩南人,在閩南文化的探究中亦不可忽略。鄭成功為反清復明大業建設金門貢獻良多,南明政權也在我縣留下不少遺跡,諸如太武山上的觀兵奕棋處,登高遠望全金門縣一覽無遺,和烈嶼鄉的劍井,留下許多傳奇故事,還有南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明太祖第十世孫)之墓…等等。明朝開國君王太祖朱元璋向來以水師精煉著稱,對於海軍的發展更為重視,金門因位處海上重要樞紐,歷朝歷代政權更迭之時,總難避戰禍,是以下南洋「落番」也成為金門人心中很重要的一段記憶。諸多的歷史故事與遺跡,造就了金門文化觀光的發展,鄉親們知根知底,需努力將其發揚光大,致力於將我縣在閩南文化中的地位更上層樓,讓各國賓客們在世界閩南文化節期間走一趟金門,感受其懷古幽情之美,再三回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