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門﹑生態島嶼﹐擦亮金門觀光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後浦迎城隍的季節,過去這是後浦的一大盛事,其規模甚至含蓋至附近的鄉會。近年來在政府與居民的營造下,後浦迎城隍成了暮春入夏前的文化饗宴。過去,來金門遊玩的旅客對金門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很美、很乾淨,但是也很無聊。」其主因在於過去的旅遊行程大多流於走馬看花,無法近距離體驗細嚼金門的美。
觀光客的心態總是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下多看些景點、或多一些玩樂活動。再加上過去旅遊業者的競爭,讓旅遊行程都會安排一些購物活動,於是更壓縮了旅客「真正旅遊金門」的時間與心情。這樣的狀況在媒體的介紹下,以及相關部門的包裝下,許多觀光客慢慢跟著轉型,希望能安排具深度點的旅遊。不但金門如此,其它各縣市鄉鎮亦然,一些文化活動日增,讓背包客、小型旅行團多了許多選擇。但這些活動大多是有時間性,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人氣,但其投入資源相對上也較大,活動真正的功能還是在於行銷地方。
但相較於其他縣市,除了先天上的交通障礙之外,金門的旅遊資源是豐富許多。文化上有閩南文化、僑鄉歷史以及其所相對的建築,而戰地資源與世界冷戰的背景更堪稱一絕。除此之外,乾淨而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鳥類生態,任何一項都足以讓旅客們得到心靈的休憩與收穫。文化與生態旅遊是大家共同體認的金門兩塊旅遊金字招牌,並且可以是持續性經營的。而這兩塊招牌除了本質的美之外更需要軟體的解說(導覽人員的培育與支持),更需要全體居民的共同維護,方能保有其魅力。
觀光資源的維護,最根本的原則是居民也須認同,共同體認這些資源的珍貴性,對其產生永久保護的心情。此外,保護的方法亦必須透過教育來達成。以生態旅遊活動為例,賞鳥時的保護措施是為了讓這些嬌客可以在很自然的狀態下展現牠們的美,這也是觀賞者與旅客所欲欣賞的。是以在進行生態旅遊時,透過專業的解說人員引導下,才能真正從中獲得樂趣並達到保護的作用。同樣的,對一個文化景點或是慶典活動,也會因為居民的熱情參與而顯得更有價值。在居民的參與下,如何維護其傳統與經典則將直接造就該文化活動的價值。
金門觀光業的招牌,最終需要的是居民與業者共同的維護,才有可能持續性的存在。畢竟觀光旅遊是項服務業,而服務則是一種「態度」。決定文化、生態這兩塊金門旅遊招牌的,最終還是取決於「人」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