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建海外網絡再現僑鄉風華

發布日期:
點閱率:827
字型大小:

金門是海外華僑及華人的重要原鄉之一。
田調發現,十八世紀後半已有金門僑民葬於馬來西亞馬六甲三寶山、日本長崎福濟寺,顯見海外移民時間之早。1860年代以後,青壯人口進一步出洋,謀求生路。他們以連鎖式移民的方式,在南洋各埠、日本長崎及神戶等地建立據點,除了經濟生活之外,也成立許多鄉團、會館、廟宇做為互助團結的聯絡之所,以及宗教信仰的心靈寄託,更創辦不少華文(華僑)學校教育子弟;無形之中,將閩南文化帶至海外,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金門人憑藉勤奮誠信,在海外異鄉的各行各業站穩腳步。從戰前到戰後,他們從駁船業估俚(苦力)、漁業、木材加工業、「九八行」土產貿易商號、建築營造業、金融業到跨國商業集團,一方面為自己及其家族累積了財富,一方面也協助了僑居地(國)的經濟發展。更難能可貴者,在金門百餘年的近代史裡,僑匯經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華僑們省吃儉用,努力將儲蓄所得匯回,或贍養家眷、照顧族人,或捐修祠堂、肇建民宅,或造橋鋪路、興辦學堂,他們具體表現了光宗耀祖的價值觀,也初步建構了一個華人社會的公共領域。
然而,即使今日多數金門海外移民已成為僑居國的公民,但他們仍保持原鄉的文化認同,關心著原鄉的發展。這個傳統一直未變。二次大戰前,新加坡金門會館直接挹注了金門的公共事務,包括李仕撻、黃良檀、黃安基、吳光枰、陳景蘭、吳繼輦、陳芳歲、陳芳窗、陳厚仲、蔡嘉種、黃肖岩等,對金門皆有莫大的貢獻;戰地政務時期,浯江公會主席蔡普中號召捐建「華僑之家」充實地方建設,亦傳為佳話。晚近金門大學的成立,也獲得僑界大力的支持,包括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新加坡大華銀行集團主席黃祖耀博士、印尼雅加達金門同鄉互助基金會的黃進益主席,以及眾多傑出的金門裔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捐助學校教務基金,或邀請名家成立講座,或提供獎助學金照顧學生,或充實教學研究設備。這種心懷故土、回饋鄉里、富而好禮、重視教育的義舉,值得我們尊敬與感佩。
在中華文化總會的籌劃下,「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受到各界高度重視。由金門大學所負責的「華僑高峰論壇」是其中的一環。論壇邀請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日本各地僑領返鄉,針對「華商成功之道」、「海外金門會館之經營」、「海外閩南文化之傳承」三個主題發表心得。在這樣的過程中,會有時代的大歷史鋪陳,也有個人或家族的生命小故事分享,值得大家期待。通過文化的臍帶,得以使我們重建海外網絡,再現僑鄉風華。
最後,我們懇切呼籲金門各界應該更加重視歷史文化的研究、保存與發展,化為實際的政策與行動,使金門超越「海濱鄒魯」的歷史美譽,進而成為文化心靈故鄉的代名詞。而當年遺留或影響的華僑相關文化遺產,包括有形的建築景觀及無形的文化網絡,都值得我們發揚光大。而學習昔日華僑無私奉獻、參與公共事務的精神,更是金門邁向進步的起點。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