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手作步道與金門的省思

發布日期:
點閱率:760
字型大小: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以工業化的眼光來看待各項「建設」;尤其是涉及到有關城鄉距離時。而作為各項資訊交換的孔道:道路就首當其衝,表現在所謂現代化建設的,那就是以水泥來代替原有的道路,不管之前是原始泥土路,或木棧道,乃至磚石路。似乎也只有如此,才有所謂的建設,所謂的觀光價值。但是否如此呢?其實是有待商榷的,因為拜環保風潮之興起及覺醒,以自然工法代替工程,順著原來就有的動植物、山勢和水流的方向,打造一條尊重山脈原來的模樣,沒有破壞力反而有建設性的道路,正在世界各地流行,這就是所謂的手作步道,或許應引進予鄉親們思考才是。
一般而言,今日舉世所風行之所謂手作步道,大都施行於郊區,尤其是山道,如咱們金門太武山、散布各處之丘陵各種產業道路,其實皆可適用。但且以太武山而言,國家公園之小道而言,除早期軍方全面花崗岩化、水泥化之道路外,自解嚴以來,花崗岩化、水泥化之觀念不減反增。會有如此想法,正來自人們對於堅固耐用、一勞永逸、人定勝天的工程迷思,然而山河大地變動為常態,只有順應自然的變動,設計我們居住的環境,並以簡易回歸自然的工法,持續以手作的力量維護更替的設施,才能減少災害的損失。
經歷各種天災,而今仍存在的古道,說明了祖先智慧。台灣其實早有手作式步道的智慧。在淡蘭古道暖暖支線上,當地耆老告訴我,日治時期保正分配家戶「奉公」維護步道,這條當地人挑大菁到十分去買賣的古道,雖然一路陡上,但是石階的高度剛好順應扁擔上下震動的幅度,扁擔向上抬起時,人往上踩一步,走來全不費力,完全是「扁擔人體」工學設計。就如在今年2月中旬,荒野保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與千里步道協會號召志工,用手作的方式改善福州山泥濘難行的步道,參與的志工從年紀最小的小學生到高齡73歲的阿婆都加入了,搬運碎石級配、把步道墊高、處理排水系統,全靠一群熱情足以融化寒流的志工。
這段位於福州山公園的櫻花道,是政府鋪設水泥步道的終點,保有泥土自然步道的路徑,前一陣子因為泥濘,有民眾向里長反映,要求工程改善,而工程的作為就是繼續鋪水泥,聽起來典型的「一勞永逸」,然而現有鋪設的水泥路面,天雨路更滑,硬鋪面傷膝蓋,而且台灣的水泥消耗量居全球第二位,為世界平均值的5.2倍,使得會呼吸的土地變少,好在熱心環保人士奔走下,在荒野保護協會專業的老師們協助下,先前在大崙尾山也推動過類似的實作,將泥濘難行的步道改善排水,變成好走的路線。
最重要的是,此種環保的手作道路,並不僅於山道,舉凡鄉間小道,尤其是海灘道路最適宜不過,以金門四週環海之先天環境,在考量開發親水觀光時,或許此項課題應是我們最應關切之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