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休閒漁業促進產業升級

發布日期:
點閱率:659

早期金門的四大物產:魚、蝦、番薯、土豆(花生),簡單的說明了地區物產和氣候及海洋環境的關係。從舊照片中也可看到過去,在對的時節裡,蝦、蟹、魚獲等在市場上販賣的榮景,而所謂的舊時不過是廿、卅年前。無論是因為大陸經濟崛起以至於近海的海洋資源被大量捕撈,或全球氣候丕變造成海洋生物相的改變,但不爭的事實是:金門的漁村正逐漸沒落中。
而傳統產業中-漁業的沒落,莫過於從業人口的老化,青壯年外出尋求另業發展已是長久以來的現象。並且,這也不是金門獨有的現象!以海為生的縣市中,澎湖、馬祖與金門的條件最相近的。而在這些離島中又以澎湖,在中央的輔導與奧援下有較好的發展,也是足以讓我們借鏡的例子。
漁業的發展已經不像過去一般,以漁獲或養殖產量為主,而是發展結合觀光休閒並促使魚貨單價提升,也就是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除了可增加勞動者的收入,更可減緩漁獲的消耗速度,達到漁業的永續發展。從業人口的流失,不僅僅是青壯年本身的意願,老一輩的漁業人員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必須忍受冬季時的酷寒,以及耗時費力付出。確實,漁業工作無論是養殖或是出海捕撈,風險與體力的負擔都不是一般在室內工作的現代人所能承受的。
而透過推動漁業產業的升級,以降低風險並提高收益,已成了台灣傳統產業(如:農、漁、牧業)的新活路。在金門單談漁業是不夠的,農、漁業是一體的,業面臨相同的困境。因應現代人的需求,農漁產品透過加工,達到儲存與貨物流通成為二級產業,可增加自己的收入。更進一步結合觀光體驗,除了農、漁忙之外,讓旅遊者實際參與農漁活動,更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但這樣的產業轉型,並非一蹴可成!
過去幾年,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結合觀光活動,如:金寧鄉的石蚵文化節、金湖鎮的花蛤季等,嘗試將傳統的漁業工作加入觀光活動,也在觀光發展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目前仍然缺乏將觀光活動直接和漁村中的產業結合!日前水試所推動休閒漁業的志工招募計畫,其目的正是希望能將觀光業真正的導入漁村裡。這樣的產業升級已經不能僅僅靠著漁村中逐漸老化的就業人口,更需要青壯年的新血輪投入,地區的傳統產業如:農、漁業才能在未來找到一條新活路。
或許會有人質疑金門需要農、漁業嗎?難道不能單純仰賴進口呢?一個地方要能達到永續發展,自然資源的供應肯定是不能完全依賴進口。即將進入搶糧的時代,獨立自主糧食供應是確保社會安定的基礎。但不爭的事實卻是,金門的漁業是被民眾較易忽視的行業。而這工作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工業、特產及觀光業。傳統產業的升級在全國各地都是一件不得不為的苦差事,在金門更是如此!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