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戰地新風貌重振觀光新榮景
縣府強力推動的「百萬大軍重返英雄島」,是一項以戰地為訴求的觀光行銷策略,對此,本報先前曾數度為文,強調戰地遺跡及記憶空間營造在此一行銷策略中的重要性。然據報載,縣議會定期大會中,許玉昭議員曾在質詢中,直指這項策略交給旅行社操作後陸續出現數項缺點,甚至到最後,老兵組團來到金門似乎只為了拿「英雄包」。
議員的批評用心良苦,不外乎希望縣府這項觀光行銷策略能夠成功打開台灣特定族群的旅遊市場,也期待公部門的資源投入能夠換來地區旅遊相關產業的榮景。對於縣府的努力,我們認為策略與方向非常正確,因為金門曾經是自由與共產世界冷戰的前沿,也是當前少數還仍保留戰地原味的島嶼之一。換言之,金門在戰役史蹟方面確實有其獨特性,甚至擁有擎天廳、獅山砲陣地等稱得上世界級的戰地遺跡,在觀光策略上強打戰地牌,確實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然而,我們必須強調,此類遊程的規劃,故事性是成功的關鍵。林務所的金門植物園老兵故事館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在規劃與布置階段,就成功結合了老兵所提供的各項資源,也在館內設置布景看板,讓遊客可以親身體驗戰地政務時期老兵們在照相館拍照的感覺。另外,獅山砲陣地也是一個非常獨特且成功的案例,透過縣府觀光處與國立金門大學的合作,找來學生扮演砲兵,表演砲操。親眼見過表演的觀光客多稱:雖不中亦不遠矣!此外,策劃單位善用坑道空間,規劃了諸多展示項目,還找來軍方支援已除役的其他武器,豐富了震東坑道的展示內容,現在已經成為觀光客必到的景點。
事實上,老兵重回英雄島,就推廣戰地意象而言,確實是一項正確的策略,再搭配縣府近年來苦心經營的各項戰役景點,倘若有良好的規劃與操作,就算是交給地區旅行社經營,也同樣能維繫戰役史蹟的特色。就怕是少數業者短線操作,將原本以戰地為訴求的行程,加入過多商業氣息,以致沖淡甚至讓旅客無法充分領略戰地意象。
我們認為,戰地此一特色,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金門觀光產業的主要命脈之一,建議應朝幾個方面持續努力。
一、有價值的營區多保留:目前軍備局正在積極檢討釋放軍佔民地以及廢棄營區,有關部門對於有經營價值與可能性的營區應積極檢討並進行規劃,以便未來的活化與利用。
二、加強體驗式遊程與景點:今年農曆年節期間,縣府在柳營二營區推出了多項軍事體驗式遊戲,大受鄉親歡迎,此類設施與景點,就類似前述的老兵故事館與獅山砲陣地,都非常具有觀光價值,且是營區活化的最佳典範,應該多予投資,並加強經營與管理。
三、細化遊程設計:旅遊相關業者為了生存,將本求利,這商業邏輯也是天經地義,如何在遊程設計上與業者相聯繫,進一步細化,相信當能兼顧業者生存與地區戰地意象營造。
簡言之,戰地意象與戰役史蹟,絕對是金門操作觀光旅遊產業的重要利器,對此不僅政府部門必須有認知,地區業者與民眾也必須有共識。相信只要能朝此方向繼續努力,當能有效發揚「戰地精神」,重振金門戰地觀光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