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讓金門的夏艷活動充滿光彩

發布日期:
點閱率:582

「夏艷金門海洋風活動-金湖海灘花蛤季」於7月6日揭幕,展開1個月30多項系列活動,李縣長邀請觀光客、民眾參加。今年的夏艷活動結合金廈海域泳渡│全球華人接力公開賽、搶灘料羅灣金門海上長泳活動、沙灘排球賽、晚會、親子親水等活動,也有保護花蛤生態活動,讓大家體驗金門美麗的海灘、獨特的軍事文化及特有的花蛤生態。
夏天的金門對許多人來說很有墾丁的味道,卻沒有墾丁那過於喧囂的人潮。對金門而言,開展夏日活動是必需的,尤其潔淨的沙灘與秀美的風景,兼具了夏日海洋的誘人氣息。然而,近幾年的推廣下來,似乎也有人看到了一些問題,諸如:花蛤似乎愈來愈少,活動與台灣的同質性卻愈來愈高;目的性客層還有待開發,經濟效益也沒有開展得更高。這些疑問,其實都是很好的反思。好事者云,「不做不錯,多做多錯」。如果大家都習慣把頭藏起來,不敢面對現實,想來進步的空間絕對有限。而夏天的濱海活動,則不外是沙灘、音樂、戲水,在這些選項下,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恐怕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以下謹提供幾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特色性的營造。近兩年的夏艷活動都安排有「鄧麗君改編曲」的比賽,這樣的用意自然在將「永遠的軍中情人」與金門進行有效的連結,讓人們感受曾經肅殺的戰地裡擁有的溫馨與浪漫。然而,在這樣的設計,應不獨只為演唱小鄧的歌曲爾爾,而是應該更深刻的去發掘鄧麗君與金門的關聯與特質;或停留空間,或影像紀錄,或任何鄧麗君在金門留下的人事物,都是可以發揮與想像的部分。甚而可由此激發出「鄧麗君一日遊」等等的設想,而不是讓人以為「鄧麗君」只屬於金門的夏天。再者,如果真要將金門的夏天與音樂連結,也可以構想由地區學子來支撐一整個暑假的夜間演出,讓這樣的表演成為習慣與常態,自然就能漸次的吸引商業機能的注入及加持;如採這般扎根的作法,或許更能引來更多人的認同與共鳴。
其二,配套性的加強。無可否認的,金門的海洋活動仍處於啟蒙階段,往海上發展是不容迴避的課題,卻也是一項艱難的挑戰。我們以為,應將金門的沙灘活動儘量的往海域中發展;遊艇、海釣、水上遊憩等等,都是可以思索發展的項目,讓過多的人群留在沙灘上,只會造成更多的生態危機與傷害。甚至還可以思考鼓勵業者結合海域資源,投資設立海景飯店、海洋遊樂場等,增加夏遊金門的舒適度及吸引力,接著,或許濱海餐廳、觀海咖啡廳等等,就會孕育而生,商機的滾動便存在發展的空間。
其三,在地的參與。活動自然是為了吸引外來人潮,但在地的認同及參與往往更加的重要。我們自然應該更加強海域防災、避險的重要,甚至是組織更多的海泳營,遴聘更多的優秀教練來提振在地鄉親、學子對海洋的親近,只有大家都樂於參與了,「人人做觀光,時時做觀光」的理想才可能實現,公部門推廣也能更加的事半功倍。
總之,金門的夏天不會因為幾位歌手或樂團的加持而變得更加動人,而是反應思考一下,如何去鞏固自我的特色,健全周遭的配套發展,讓酷暑的金門,擁有永續產業的發展機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