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香社會何妨從書香講座開始

發布日期:
點閱率:695

「略讀孔子;人的覺性發現!」日前著名哲學家與漢學家辛意雲老師,應金城鎮公所、金門書院之邀,再次來金講授孔子與老莊,用現代的語言詮釋古典的智慧,深入淺出,展現古書「辛」說之風格,掀起一陣「書香風」,令浯島再沐春風化雨中!
辛意雲先生師承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為通儒型學者,深入經、史、子、集,長期在台灣傳承儒學精神,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他對中國傳統戲曲深為愛好,在台灣長期推動京劇、崑曲、歌仔戲等藝術。講課縱橫古今,中西文化信手拈來,如行雲流水,經由他的詮釋,古代經典都有了新的生命。他認為論語能指引我們,通過生命的自覺,跨越經驗的極限,解決自我的問題,達到幸福。對今日火星文當令、網路迷惑之世代,豈止有暮鼓晨鐘,振衣千仞之功,頗值論述。
多年來,我們即疾呼:一個城市、國家公民素質良莠與否,文化是一項公認指數。從音樂欣賞、歌劇品味、文學創作、乃至文化園區、博物館的質量等,而其關鍵就在於書香文化;因為書香文化才能站在智慧的巨人肩上遠見宇宙!因此,倡導閱讀才是唯一之道,也就是一種全民閱讀的運動;且必是讀好書的運動;但問題是如何使全民皆能喜好閱讀,尤其是讀好書?這恐怕就非口語耳傳那麼簡單了,尤其在這個網路時代,其補救之道,就是透過各行名人的演講以輔之。
因為人類學習之路,以聽覺最是便捷,因此,若透過各行各業之名人大師的講座,則無異使聽者在短時間內,消化浩瀚之知識,引為己用。如透過蔣勳的演說,則使我們一探美學究竟,及詩人與畫家、作家之因緣;經過林谷芳的禪說,終究使我們了然於「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的自省;歷經高希均老師的講座,終使我們進入《經濟發展導論》、《溫暖的心、冷靜的腦》的世界,當然若聽過白先勇的演說,就會使我們明白,何以旅美學人夏志清教授曾說:「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潛心自己藝術進步,想為當今文壇留下幾篇值得給後世朗誦的作品的,有兩位:於梨華和白先勇。」更會令我們承認:「當代中國短篇小說家中的奇才,五四以來,藝術成就上能與他匹敵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五、六人而已」的評價,凡此不一而足,皆在說明名人、名師,尤其是深入之演講,其功效之大,豈是一語所能明。
職是之故,我們認為,為了重振金門文風,重建金門現代公民素質與文化素養,各界應積極邀請各界,不分畛域,只要是有深度,具教育性,尤其是具普世價值之名師、專家、學者,都應廣邀來金,開設講座,以化金門!
人人讀好書,形成一片讀書風氣,這才是重振金門文風之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