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屆金門國樂節喝采
首屆金門國樂節自十一月十五日開幕後,陸續在各鄉鎮進行演出,除了金門在地的國樂社團外,更邀請了兩岸諸多優秀的樂團、藝術家參與演出,讓到場鄉親和喜愛國樂的國樂家族成員們大飽耳福。整個系列活動於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閉幕音樂會,並由中華國樂團做壓軸演出。
此次的金門國樂節雖然是首屆,卻展現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霸氣,不僅邀請的國樂團體、藝術家均為一時之選,其「遍地開花」及多元的表演型態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據悉,此次國樂節的籌備時間極短,很多的前置工作更是 一直處於趕工的階段,因此,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此一成功的藝術饗宴,對於工作人員投注的熱情,以及付出的努力,我們表示由衷的感佩及讚賞。
本次國樂節最主要的特色是其兼具了深度及廣度,有傳承、有交流,隨著音樂、戲劇引領,感受美的力量。在「絲竹樂揚、金門起飛」的主軸下,分別邀請了中華國樂團、琴園國樂團、莎莎TAC樂團、天鼓擊樂團、金門國樂團、廈門青年民族樂團等六支優秀樂團蒞金演出;另外更請來有「中國的帕爾曼」之稱的胡琴大師朱昌耀,與台灣最頂尖的嗩吶演奏家林子由同台獻藝;另外,學術論壇有來自台灣的蘇文慶、陳如祁、盧亮輝,金門的楊瑞松、李有忠,福建的林祥星,宛如一場國樂群英會。
國樂,對金門鄉親而言,可說是並不陌生,但卻也沒有太多接觸的機會。稍可理解的,或是近年來金門國樂團榮登國家劇院演出,或是在全國音樂賽事中的亮眼成績,除此之外,或許許多學生家長只知道金門國樂社有一位十分嚴厲、脾氣不好的指導老師│黃光佑;但也就是在黃老師,以及諸家長、志工們的堅持及努力下,方才有了今日斐然的成績。就在各界努力為金門國樂扎根的同時,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多元性。本次國樂節邀請了諸多團體,賦予了國樂多元的表演樣態,而這些樣態恰是推廣國樂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有別於對傳統國樂表演老態、不符潮流的刻板認知,國樂的演出一樣可以展現多變的樣態,當然,這些表演的根底仍然扎根於堅實的基礎訓練及演奏功底;基此,我們或可思考在各級學校、社區發展更多的國樂或「類」國樂社團,並邀請更多類別的老師進行教授及指導,讓金門國樂不僅止於傳統的演出形式,而是賦予其更多吸引年輕學子的魅力、活力,以及生命力。
其二,拓展性。參與音樂性的演出,除了興趣外,還需要極長時間的訓練,但這些卻不妨礙多數人培養聆賞的機會與興趣。畢竟,再頻繁的演出、訓練都只是一時的,更多時候反而應該去加強多數人對聆賞音樂的興趣與機會;或可在現有的基礎下,開展更多社區、民眾參與音樂社團的機會,藉由老中青,以及各領域人等的共同參與,讓金門國樂有更多元化的發展空間與機會。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但首屆金門國樂節卻能創造如是斐然的成績,的確令人驚喜;但如何保有戰果,形塑穿越萬重山的激勵與能力,還需要各界群策群力,投注更多的心血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