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消弭〈食安〉問題胥賴落實法制加強道德教育

發布日期:
點閱率:736

食品安全問題,迄今猶未落幕,頻頻連環爆料,搞得國人人心惶惶,立法院成為「批鬥」戰場,衛生福利部首當其衝,下台之聲,不絕於耳,謂之國安問題,一點也不為過。
所謂:「危機即是轉機」,衛福部暨各縣市衛生主管機關,任重道遠,經由此次〈食安〉事件之強烈刺激,應可循線找出種因,深入發掘弊端,揪出不法亂紀〈黑心〉廠商,進而認真來次〈食安〉審核檢驗機制得失檢討,重新整裝出發,贏回威信。
連日以來,衛福部及衛生主管機關,相繼利用新聞媒體公佈油品檢驗合格名單,惟以此舉祗是基本功而已,應為而為。有更要者,民意矚目關注之重點,除「黑」務盡,更應以最快而有效之負責態度,讓社會大眾充分了解,政府正在加倍努力,期以做到滴水不漏,茲此亟需全民配合支持,始能克竟其功。倘若公權力不彰,民眾置身事外,非僅事倍功半,遑談消弭問題,社會安定。
再說:黑心廠商,貪心暗行,擅將有害健康之銅葉綠素添加入食品之中,唯利是圖,生財無道,失德觸法,濫用大眾之信賴,動念不可原諒,甚至對於政府所採〈下架、銷毀、罰款、法辦〉懲罰措施,冷眼以待,蠻不在乎,以致〈食安〉問題,愈演愈烈。換言之,廠商以偽劣食品充當高級產品之詐騙牟利行為,固與檢驗機關有關,細予剖析,也是廠商「品德」教育出現問題。緣此,詐騙事件此起彼落,層出不窮,根源則在執行其教育,猶待政府主管機關全面澈頭澈尾整飭與加強。
持平而論,一般消費者,也有一些偏差觀念,例如市面千奇百怪誆稱有助(健康)食品,常常被人誤信為真,趨之若鶩,或者商品倘若被貼上(不健康)標纖,就馬上打入冷宮。消費者要綠色食品,因此從油到麵,許多食品摻入銅葉綠素。自今而後要讓廠商無隙可乘,不再敗部復活,胥賴消費者與政府密切合作,見微知著,聞到任何不法或異常風聲,則應立即提出檢舉,追查到底,直到真象大白。如此週而復始,大家投入〈食安〉行列,促使黑心廠商無所遁形。
也許時下少數政客工於(見縫扎針、遇洞灌水),先爆先贏,四兩說成半斤。少數媒體誇大渲染,譁眾取寵,兼而有之,然而〈食安〉問題,由來已久,事實早已存在,時間可資查證,真要追究責任歸屬,前朝難道沒有責任?利用吵鬧、攻訐無濟於事,祇是徒增紛擾。何不大家平心靜氣,集思廣益,將智慧力氣放在現行法令有無不週、制度是否健全、執行有無缺失、督導是否落實、如何亡羊補牢?藉以共謀治標治本之道。畢竟政治口水,窮追猛打,老賬永遠算不清,立場對立,惡性循環,政府受苦,社會不安,芸芸眾生,受害尤大。
反觀金門離島,一片寧靜,雖然貨暢其流,不免受到(食安)問題入侵衝擊,惟在縣長李沃士督導要求之下,將士用命,積極行動,守住關卡,查驗落實,類似境外所見烏龍公文,測驗桔子拿柳丁,乃至以具保方式,便宜行事之作為,不致在金門發生,實也不許發生。且將議員之質詢與建議,已將普察、抽驗、實檢列為努力目標,以迄於今,並未發現任何黑心廠商,證諸依法行政,貴在執行,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一言道破,執行不力,等同「無法」。凡此值得公僕反省惕勵。
一波又一波,一次又一次,紛紛擾擾,無日或間,國家元氣受傷,社會人心浮動,在此誠摯呼籲政府落實法制,正視社會道德教育,臨危不亂,穩扎穩打,面對問題,消弭問題,而也正告黑心廠商,趕快金盆洗手,拿出良心,君子生財須有道,德不孤必有鄰,倘若不知悔悟,因果循環,終將自毀於失德,而也敗於無道不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