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食在有保障─欣見安全蔬菜進校園

發布日期:
點閱率:685

最近幾個月來,台灣食米、食油等食品陸續出問題,讓大家食在不安全,因此食材與食品來源的安全性與健康性及成分的真實性,成為全民重視話題與焦點。衛生福利部更於日前舉辦「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會議」,當前維護食品安全衛生已為政府重要的施政課題。
數月前金門縣長李沃士指示:「安全蔬菜進校園,讓師生食在健康」,如今在縣府建設處輔導下,安全農業示範農戶及取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之蔬菜產銷班紛紛響應,願意配合提供學校營養午餐所需安全蔬菜,並已有多所國中、小學,在縣府建設處媒合下進行採購提供師生午餐食用,此一措施讓金門推展「安全農業」之前景乍現曙光,亦使農民種植「安全蔬果」銷售通路更廣、更有保障,價格更向上提升,也讓未來主人翁吃得更安心、更健康,創造三贏局面。
安全農業,最基本的就是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達到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的局面。金門從民國94年起積極推展安全農業政策,輔導農民安全用藥規範,建立合理化施肥、生物防治技術、落實農藥殘留檢測機制,在農產品採收期前,需經採樣送到縣動植物防疫所檢驗合格後,方可採收上市。透過政府嚴格的把關與驗證制度,加強消費者對安全農產品的信賴度,吃得更安心更健康,是值得大家支持推廣。
但現在「安全農業」的面向不只是「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尚應包括:「減少殘毒」、「增進健康」及「產銷整合」。金門雖推展安全農業多年,但銷售通路僅有農會及漁會超市,這一兩年才有縣聯社加入,加之消費者對安全農業認識有限,價格稍高,致市場不大,農民投入意願不盡理想,顯見消費者對「安全農業」之農產品具優質、安全、衛生整體品牌形象及驗證體系認識不足,政府有加強宣導之必要。茲值「食安」問題陸續浮現,消費者此時更加體會重視食安與健康課題,就如馬總統在「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會議」致詞表示,這是難得機會,政府要把握機會,有效宣導,建立讓消費者安心的安全農業,維護消費者權益,並讓李縣長「安全蔬菜進校園,讓師生食在健康」之政策,逐步實現,也能帶動全體縣民採用在地生產之安全蔬果。
地產地銷自給自足,是減少碳足跡累積的作法,也符合金門建置低碳島嶼之目標。但如何讓地區之安全農業,透過「產銷整合」之媒合平台有效運作,讓農友願意在安全農業的前提下,擴大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則是縣府未來推動安全農業的另一課題,但縣府媒合安全蔬菜進校園,已踏出「產銷整合」的第一步,我們期待金門未來的農業不只是安全,更是健康食材來源的故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