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智慧島宜由周全配套做起﹗
建構先鋒智慧島是「金門概念性總體規劃案」重點之一,行政院顧問吳明機於日前率團抵金,就相關業務之推動進行瞭解,並強調中央將與地方合作,推動金門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島計畫,主要源於馬英九總統競選時的愛臺十二項建設,經濟部更因而推動了I236計畫;意即希望運用智慧(intelligent)生活科技,規劃以智慧小鎮(Smart Town)和智慧經貿園區(i-Park)2個推動主軸,在建構次世代寬頻網路、數位電視網路、感知網路3網整合的開放場域實證環境下,引進國內外關鍵企業共同合作推動「安全防災」、「醫療照護」、「節能永續」、「智慧便捷」、「舒適便利」、「農業休閒」等6大領域智慧生活科技創新應用的服務試煉,以提高產品、服務的成功率,並擴大推動以建構新興產業,希望藉由智慧生活科技運用的推動,除可提升民眾生活品質,亦可發展出相關的軟硬體創新應用及產品,為台灣的ICT產業提升附加價值。觀諸智慧島的計畫的確充滿了瑰麗的願景,也確實為未來科技生活所必需,但真要落實到位,恐怕基礎的光纖網路,以及資訊流的建構,反係為計畫得否順利推動的重要關鍵。
事實上,寬頻網路暨資通訊建設之於智慧城市,便猶如大廈之基礎及交通路網,沒有強固的基石、便利的路網,再多的建設投資俱為枉然,而金門的優勢即在於擁有兩岸的地便,以及有限的規模量體,若能成功建構不但可擁有更寬廣的前瞻視野,運作上也能更加的得心應手。根據102年100M寬頻網路現行涵蓋率報告指出,行政院已將寬頻建設及有線電視數位化列為施政重點,並定今年度為我國100M寬頻元年。除偏遠地區外,務必達成100M寬頻網路全面到家戶之指標。而要讓每一家戶都鏈結得上100M寬頻網路,並據以進行後端的生活多元運用,或許還要聚焦於以下面向能否同步推展。
其一,管道共構。我國地下管線主管機關眾多,管線更新與維修的高挖掘頻率與誤挖情形,更造成交通阻塞、噪音、災害發生以及民怨不斷等問題,因此政府推動「共同管道」建置已行之多年,但真正落到實處,仍有各機關預算執行時程不一、缺乏統一部署及工進安排、機關本位主義及各行其是等問題,是以,縱以路平禁挖專案管制,卻不定能有最好的行政效率;對於寬頻網路的建設也是如此,要確保更優質的通訊品質,除了加快相應的投資建設外,對於居民日常生活不便的影響也應降到最低。極大化的運用共構管道資源,不僅能確保多元性的永續建設,更能讓民眾感受政府的用心。
其二,多元性運用。除了堅實的硬體外,多元的生活化運用,才是智慧城市的靈魂。前述的6大領域智慧生活科技創新應用服務幾乎可以全面涵蓋生活中所有的必需運用,但卻不一定是當下金門所需要的服務。有道是「貪多嚼不爛」,縣府有必要成立一個專責小組,職司各階段的發展策略,以及中央相關部會的對接窗口,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建構起智慧島的各必要構件,方能論及爾後的多元智慧運用。
總之,建構先鋒智慧島不僅是願景或口號,而是務實的執行行動。100M寬頻網路全面到戶,對金門或便是一項重要的考驗及轉捩點;預先進行統一的部署及規劃,配套更全面的計畫溝通與生活運用,或便能令智慧島計畫初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