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大為中心 聯結地方輻射兩岸
──「2013金門高峰論壇:地方治理暨校務發展研討會」的六大中心議題
「閩南文化研究中心」、「華僑博物館」、「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兩岸傳媒中心」、「語言中心」、「金門大橋監測中心」等規畫內容,成了「2013金門高峰論壇:地方治理暨校務發展研討會」的六大「中心」議題,正如資深新聞學者、金大講座教授鄭貞銘教授所言,一所大學的「中心」如能發展成功,其影響不亞於大學本身,譬如政大的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之於國際關係、國家外交政策的研究推動,又如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坊聚集世界各地具潛力及知名作家對文壇產生的影響已不限於美國,而是擴及世界性的。
從「思考金門大未來」、「打造金門大學島」,再伸及「落實金門產業發展的五大願景」、「世界閩南文化」,及至回歸落實到「地方治理暨校務發展」,由金門縣政府指導、國立金門大學主辦的「金門高峰論壇」,連五屆一系列多元有脈絡的議題,匯集各家論述發生影響,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直指「學者專家提出精闢的見解和結論,逐一在金門發酵產生些效果」,國立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也強調論壇「對金門的思考與發展產生了影響」,對於金大的校務發展「更是具有關鍵性的指導意義」,同時,李金振也以北宋理學家張載(1020│1077)的一句傳世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揭櫫金大主辦金門高峰論壇之於金門大未來的立論深意,他又以中心議題中的「華僑博物館」為例,期能樹立「錢用得盡,典範用不完」的華僑海外打拚、捐資興學的典範價值。
觀察金大主張、提出的「2013金門高峰論壇」的六大中心議題論述,不止是校際校務的面向,論壇主題也與金門發展方向、地方建設有關:
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有鑑於閩南文化不僅在近代歷史中,迅速且大規模的向世界傳播,更在東亞地區的現代化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且在今日全球化的時代裡,更是學術、政策及產業多重領域的核心,善用金門地處閩南文化傳播的輻輳位置,建立學術網絡,有助深化、活化閩南文化走向世界的內涵。
二、華僑博物館:金門是著名的僑鄉,在閩南移民海外扮演區位、樞紐的角色,並蘊藏著豐富的出洋客故事、移民文化,基於博物館是「為明天收藏今天」、「過去與未來聯結的介面」精神與功能,打造一座以華僑歷史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無論對移民文化的保存或典範人物的流傳,以及鄉土教育,都是重要建築。
三、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從交戰到交會,從殺戮戰場到和平廣場,金門在兩岸互動關係中都扮演了參與者、見證者及推動者,在兩岸歷史的獨有位置建立和平研究中心,可提供兩岸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往來之平台中介。
四、兩岸傳媒研究中心:兩岸的政治、經貿、社會、教育及文化交流日益熱絡,亦得力於傳媒的推波助瀾的角色,媒體產業是下一波發展趨勢,廈門大學已有傳播學院的建置,在金門大學建構兩岸傳媒研究中心,金大的初期規劃著眼於記錄、出版兩岸華僑人物奮鬥、成功歷程,接續推動兩岸傳媒研究及相關專題研究計畫,有助於刺激、帶動金門傳媒環境的打造。
五、語言中心:配合金大邁向國際化及提升外語教學水平,語言中心的設立,將可加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能以流利的外語與世界同步接軌,開闊國際視野,成為兼具語言移動力的專業人才。
六、金門大橋監測中心:金門大橋是金門當前最重大的公共工程建設,藉由金門大橋監測中心的設立,對於大橋的安全監視及大橋資訊典藏與教育推廣,不止能對大橋的安全發揮監督功能,也能對大橋文化的塑造產生作用。
「2013金門高峰論壇:地方治理暨校務發展研討會」,五個研究中心、一個博物館的論述與推動架構,如能順利實踐落實,將可聯結地方治理與校務發展,對促進金門地區的總體發展,必能發揮催化、提升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