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大陸引水應及早啟動本島相關自來水擴建工程
金門自大陸引水,兩岸兩會於2013年6月22日舉行第九次高層會談,除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並發表解決金門用水共同意見,就大陸福建直接引水到金門,雙方同意將積極全力促成,並依各自程序協調主管部門積極推動。此一共同意見,讓金門推動大陸引水議題方向底定,而行政院亦核定同意與大陸簽訂商業條款,從福建引水,讓兩岸從1995年3月起開始從學術與工程技術角度論證研究金門自大陸引水之相關課題,終於開花結果。
金門自大陸引水政策方向雖已底定,雙方並於8月29日在福州商談敲定五項實質推動共識,但此僅止於大陸引水工程的相關推動議題,未來配合引水至金門後,在金門本島端之相關配套設施工程,如何及早規劃推動因應,值得相關部門重視。
自大陸晉江引水方案,係自大陸圍頭下海,並由金門田埔上岸,且以田埔水庫為受水水庫,再導水至新規劃興建之營山淨水廠,加以淨水後,透過新埋設及興建之管網與水塔,由太武山以重力流配送至全島各供水管網與用戶,並逐步減少取消地下水抽取,以解決地下水超抽問題。
配合大陸引水,金門本島之相關配套自來水工程涉及面甚廣,需投資之總工程費龐大,且需思考金門未來之供需趨勢,故初步盤點需進行下列工程,包括:1.田埔水庫如何整治?並與現有地面水源區隔;2.田埔水庫至營山淨水場間之導水管線規劃埋設;3.新建營山淨水場之規模、流程單元配置等之評估與興建;4.利用太武山之高程壓差,設置大型配水塔之選址評估與興建;5.如何將清水配送至西半島,並銜接既有配水系統等等。估計此一工程至少需花五年時間,自來水廠允宜需加速規劃推動,以資與大陸引水工程目標年銜接,避免延宕。
金門目前人口已突破12萬人,近年來各村落之民間建築亦大興土木如雨後春筍,各項招商建設亦將陸續完工,呈現金門經濟之發展前景將持續推進,未來生活與工商業及觀光人潮所需之水電需求,將大幅增加。檢視現有水、電設施與供應建設,非一蹴可幾,並需考量目標年之供需狀況,加以提前規劃籌謀。因此大陸通水後,本島之自來水工程設施之配置,應就下列事項檢討比較後選定最佳方案:一、適合地勢。二、建設及管理均安全而容易。三、建設費及維持管理費便宜。四、有利於都市將來之發展,並與都市計畫相配合。五、取水、淨水、配水等各項設備之位置,須適合於發揮各該設備之機能。六、與原有設備能相互配合。
我們必須指出,隨著金門人口的增加,及各項都市發展計畫,包括各鄉鎮區段徵收計畫陸續推出,自然村亦逐步辦理細部計畫,大型工商業開發區開辦等等,自來水的供應應以滿足都市發展的用水需求為依歸,因此在規劃設計時,應有長遠之考量,目標年不宜設定過短,並利於都市將來的發展;其工程設施之配置與建設並能與都市計畫相配合,亦即自來水供水系統之擴建計畫係以計畫供水區之整體需要著眼,但實施計畫則應考慮各分區當地發展之需要安排,俾能配合興建,發揮最大功效。
未來金門東西半島之供水管網勢必透過此次配套工程加以連通,故如何運用或改善現有設備並能相互配合運作,減少投資浪費,似乎為未來規劃重點。但若未來係採分期分年加以擴建或更新舊有設備,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了解既有設備的配置及各種預留位置,同時選擇各項設備時,應考慮與原有設備能相互的配合運作。
然大陸引水後在金門本島之配套工程,其第一期之工程費約需14億元,並非金門水廠可以籌措負擔,歷年來金門之供水改善計畫、湖庫之浚深、海淡廠之興建改善經費等,均係中央編列預算補助,台灣省之自來水供應建設亦係中央買單,我們期待本項工程,中央不能置之度外,應如數補助工程所需經費,並派專業工程人員協助,以臻圓滿,並符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