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幸福城市之外金門更應建設成為美麗城市

發布日期:
點閱率:613

由臺灣競爭力論壇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所主辦的「2013臺灣幸福城市大調查」於去年11月公佈,金門縣連續2年蟬聯「幸福城市」第1名,我們為李沃士縣長主政下的金門,能獲得這樣的殊榮感到驕傲與幸福。
按幸福城市調查係以電訪全國民眾對於所屬縣市之「經濟狀況」、「人際關係」、「居住品質」、「健康狀況」與「未來發展樂觀度」5項滿意度後,得出之結果。但前副總統蕭萬長於頒獎致詞時勉勵各縣市首長要有「生活、生產、生態」三生概念,三樣都要兼顧,這樣的經濟成長才健康,才是幸福城市。
對此我們也有同感,但一個「現代化城市」不光是只注意「幸福城市」內涵與面向,其建設面向是多元的,應有其風格、永續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之人文精神內涵,最重要的是要導入城市美學設計內涵的觀念,有計劃地融入空間治理、景觀營造、都市建設之中,用以打造獨特風貌,深化「現代化城市」意象的魅力,甚至於讓環境會說話,對市民或過往旅人產生導引的作用,為「現代化城市」藝文品味、視覺意境、心情梳理、生活步調、生活品質、經濟發展,注入ㄧ股新的氣象。
我們以為建設「美麗城市」,其基礎在於規劃風格之美。城市風格是美麗城市的外衣,必須獨具魅力和特色。一個城市美不美,首要前提是城市規劃得好不好,其決定和影響著城市的未來。一個城市要根據其地理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環境,進行城市整體規劃的特色美學設計,包括空間佈局特色、整體美學要求、主要區域和街區功能要求等。
建設「美麗城市」,其核心在於生態環境之美。現代化城市不僅要有強大的產業,完備的設施,發達的功能,更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良的生態環境構成城市之美的核心要素。必須讓市民在這座城市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喝到潔淨安全的水,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中。所謂的「生態」是整體的概念,強調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和整體生態化,即實現人與自然共同演進、和諧發展、共生共榮,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其實,城市的大規模綠化可以建成美麗的綠色城市和花園城市。城市要改變以往單純的造林、綠化理念,需按照不同區域的建築風格、地形特點,逐步向景觀化、藝術化、品質化轉變,儘量選擇各個城鎮特有的觀賞樹種與花卉,打造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綠化景觀。
  建設「美麗城市」,根本在於人文精神之美。城市是人類文化的最高體現和重要結晶,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空間聚集形態。城市文化是社會文明在城市的集中體現與縮影。城市與文化密不可分,城市是文化的依託,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對一個城市來說,文化價值是其核心價值和終極價值。所謂城市品味的高下,是以文化價值來決定。在城市的文化價值中,歷史文化價值又居於重要地位。人文底蘊是城市美麗家園的靈魂,是城市內在美的根本。
  建設「美麗城市」,關鍵在於美學設計之美,要運用美學手段、按照美學規律全面美化城市,要高度重視城市的美學設計。縣市政府要樹立起美學設計的新理念,要明確城市的色彩設計體系。一個城市的美學色彩體系、特色是什麼?要進行研究定位。
未來建設「美麗城市」更要與建設生態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結合起來,並在整體建設當中,貫穿城市美學設計理念。
現在對岸的大陸廈門市正在建設具有生態環境美、山海格局美、發展品質美、多元人文美、社會和諧美等五大美麗特質的「美麗廈門」,提出廈門「兩個百年」發展目標,明確城市發展定位是:國際知名的花園城市、美麗中國的典範城市、兩岸交流的視窗城市、閩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溫馨包容的幸福城市。而我們「美麗金門」的發展戰略、行動計畫,以及美麗金門共同締造的基本要求、工作要領等在那裡?我們期待政府與民間共同催生建設「美麗金門」而努力,讓金門不只是「幸福城市」,更是「美麗金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