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由世界地球日論金門綠色城市之發展方向

發布日期:
點閱率:632

每年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它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1970年代於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
日昨本縣環保局也在縣立體育場辦理綠色城市的實踐│世界地球日環境教育活動,策辦「綠色生活追!追!追!」闖關遊戲活動及辦理「全球綠色城市案例介紹」專題演講,探究綠色城市實踐,研議金門如何發展並加入綠色城市願景目標與實踐發展策略。除了讓參與縣民響應地球日體驗環境教育外,並希望透過意見交換蒐集民間意見,供爾後擬定金門縣綠色城市發展目標之參考依據。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城鎮人口劇增,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能被動地等待自然界的恩賜,必須主動改善和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因此,防治環境汙染和提高環境品質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艱鉅任務。而通過栽花種草,建設綠色寶庫,構成完整的綠地系統和優美的景觀效果,發展綠色城市,是一條必須選擇的道路,此可以有效地防治和減輕環境汙染,更能美化環境。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綠化,在改善氣候、淨化空氣和美化環境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的城市,必須加強綠化建設,才能提高城市品味。園林綠化是城市生態的主體,對於調節氣候、防風降塵、減少噪音、保護物種多樣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園林綠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種生產力,一座美麗的園林城市,公園綠地就像一顆顆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貼近於人民群眾的生活,具有實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綠化的功能性。
但我們認為,城市綠化不僅是增加綠地面積,還應該對城市具有較強的美化效果,體現賞心悅目的美學功能。園林綠化是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環境設計的核心所在。作為人居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園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戶外空間,它不僅能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還能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場地。
城市綠化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增進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個城市的綠化水平,營造出一個宜人的居住環境,在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生態,景觀,經濟三個原則。
我們在城市綠化建設過程中,應利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態系統向自然生態系統靠攏,使城市生態系統接近於自然生態系統。城市綠化的作用就應是盡量滿足這種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這個有限的人類居住空間裏,盡量地多設置綠地,多建設綠地,多增加綠量,使綠地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營造宜人的居住環境。
而堅持景觀原則,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識,在有了綠量的前提下,綠地要有美感,要有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樣,才會讓人心情舒暢,才能達到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所種的綠地,不但要有綠量,還要有質量,充分發揮造景藝術手法,通過植物配置,營造出一種藝術化的園林景色。
經濟原則也可說是可持續發展原則。建成的綠地,除了植栽建設費用外,養護管理費用問題必須加以重視,亦需考慮其可持續發展原則。我們認為,除非必要,應盡量少用片植,提高綠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另在城市中大量運用草花來裝扮景觀,其運營費用是相當高,這樣高的維護費用,顯然不利於綠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會更加重綠化養護經費不足的壓力。解決的辦法就是盡量在一般的地塊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產的可自播的花卉。未來綠化,我們也要糾正外來樹種比本地樹種好的偏見。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態效益,至於好看不好看,則要看我們怎麼種植,怎麼養護了,我們倡議,未來綠美化應多用本地樹種,本地植物。
最後對於建設金門成為綠色生態城市,美麗金門,應從以往的綠化提昇為景觀化,實現喬木、灌木、花草合理配置,得到最佳的生態和美化作用,所選用植物應以適應性強、綠化效果好的鄉土植物為主,並注意選用優質苗木,也可以選擇生態效益較好的常綠樹種和經濟效益較好的經濟、用材樹種,形成多樣性森林景觀和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協調統一的森林布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