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節能環境永續美麗家園﹗
「金好康再生物展售暨競標活動」日前在金湖鎮舉辦;行政院環保署回收期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祕書馬念和在活動中表示,中華民國的資源回收之所以堪稱世界第一,其中一個指標是從馬英九總統就任以前至今,全臺的資源回收率已由7.8%提升到55%,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由1.14公斤降低至0.39公斤;我國資源回收的水準世界第一,金門則是全國第一。資源回收再利用,成了另類的金門之光。
資源回收與民眾的生活攸關,更是民眾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與美德。因為相關環保政策的有效執行,台灣在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的表現,已獲得世界各國的認同;近年來,包括大陸、日本、泰國等國家,紛紛派團來台考察、交流;《讀者文摘》、日本《朝日新聞》等國際媒體也特地來台進行大篇幅報導,向國際介紹台灣傲人的資源回收成績。當然,這些成就來自於全民共識及徹底的身體力行,而金門的資源回收績效已經連續三年被行政院環保署考核為分組特優,對所有鄉親而言,更是值得擊掌稱許、自我肯定的光榮成績。
平情而論,金門能否在資源回收績效上拔得頭籌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力行,我們得以生活在美麗的家園,我們的生活環境得以永續發展。諸如各鄉鎮公所推動的資源再生計畫,自然需要眾人的促成及參與,甚至是扎根到民眾的生活裡,讓環境教育可以不間歇的推廣下去,如此,才是金門最崇高與理想的環保成就。以下謹提出兩個努力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貫徹資源分類與再利用。資源分類已是民眾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習慣,對此,各鄉鎮公所常以抽獎為誘因,促使民眾將分類做得更加仔細,提高再生資源的利用率;對此,我們咸表贊同,並建議對於分類還可以有更深入、細緻的作法,例如:資源物的清潔再回收、廢食用油的皂化等資源回收再生的利用方式等等,這部分雖然持續在做,但還是有擴大推廣及深耕的可能性。甚且公部門亦可考慮將資源再生物列為饋贈外賓的必備禮品,如此,公私合力,當能令資源分類與再利用真正的成為全民運動,並密切的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其二,教育的扎根與推廣。台灣資源回收政策的成功,有一說是始於馬總統於台北市長任內全面推展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因為不想付出更多的專用垃圾袋費用,市民因而主動的進行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之後,推而廣之到了全國,成了全民運動。由見,好的政策在其推廣初期亦需要提供充分的誘因,不管是棒子或胡蘿蔔,只要能妥適的運用,便可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將資源再生與學校的藝能課程進行串連,藉由更多實務的體驗及手作,佐以適當的獎勵措施,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讓他們自小養成惜物愛物的美德與習慣,並隨其深入每個家庭,引領家人成為環保的尖兵與力行者。
總之,金門在垃圾減量及資源再生的成就,充分凸顯了我們身為地球村一員的責任與努力;未來,我們或能藉由具規模性的再生物展售或惜物網的建置與連結,更大程度的推廣、分享資源回收及再生利用的經驗與成果,形塑全面的節能環境、永續清淨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