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對《金門文藝》復刊的期許

發布日期:
點閱率:662

據報載,13日在北市金門同鄉會第13屆第2次會員大會暨金門建縣百年慶祝活動中,歷盡滄桑的《金門文藝》,終於再度復活。也是《金門文藝》第四度復刊。我們認為,這份刊物發展史的起起伏伏,證實了這樣的需求確實存在於地區藝文圈內,儘管它不會是一份「大眾刊物」,但小眾、分眾的趣味與需求亦不該被忽略。尤其此一刊物是地區藝文圈發表作品的重要窗口。我們希望這份刊物能有永續且穩定發展的基礎,成為推動金門文化建設強而有力的後盾。
金門一向以文風鼎盛自居且自傲,說曾有歷代進士46人,還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而且無地不開花、無金不成同之美稱。然而,由歷代先民所累積的豐富文化積澱,遇上了國共對峙與戰亂動盪、戰地政務的實驗、軍管的箝制等,一度讓這股文風窒息。所幸,地區文史工作者前仆後繼,在文化深耕的工作上始終沒有停歇,才讓這股香火得以永流傳。
近年來,金門縣文化局在李錫隆局長率領下,於文化出版事業方面交出了亮眼成績。從2009年首屆「國家出版獎」,金門文化局就拿下了「評審特別獎」。近年來,又連續多年獲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的各種獎項,且每年均有3至5部作品入選得獎。雖然文化局人少事繁,卻能在最艱困的情境下屢創佳績,除了業管同仁的辛勤耕耘,不斷得獎的事實反映了地區藝文界或文史工作者,各個都有強烈的使命感,且產出質優而穩定。也印證了藝文界專屬刊物存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遙想當年,《金門文藝》這份刊物起始於40多年前地區資深作家陳長慶之手,40多年來,一直靠地區文史工作者接力辦刊,金門縣文化局接手的6年多,才由公務機關編列預算,採雙月刊方式穩定出刊。當年刊物夭折的原因且暫不細究,但我們認為,此次第四度復刊,再一次提醒我們,藝文界確實需要一份這樣的刊物。
必須強調,此類藝文專屬刊物,原本就不容易生存。環顧國內期刊市場狀況,即可管窺其生存之艱困。我們欣見旅台鄉親已經再次點燃薪傳之火,也期許《金門文藝》能恢復過去由公部門編列預算定期出刊的模式,讓地區藝文界找回一塊可資耕耘的沃土,繼續為地區藝文界培育新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