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向天下教師們賀節

發布日期:
點閱率:732

師者,範也(玉篇)。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禮記‧文王世子)。教師,對我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化身,更是智慧的傳承,以及道德的範式。最通俗也最常被用來形容教師這個「職業」的,當屬韓愈的《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今天適逢教師節,在此首先要向全天下的教師們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
教師,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一種「職業」,在社會功能上,往往被課以更高更嚴苛的道德標準,加諸更多的社會責任,並賦予更崇高的地位。隨著時代的演進及教育體制的進化,教師的功能與角色,只有比以往更加吃重。然而,所謂「師道不傳」的慨嘆,卻由古迄今不曾中斷。正所謂經師易遇而人師難求。人生的道路上倘若能遇到一位好老師,或許就能從此不再迷惑,甚至由此步上人生坦途。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教育界最受熱議的話題當以少子化為首。所謂少子化指的是生育率的下降,以致幼齡人口減少,人口結構相對老化現象。主要是因為子女教養的負擔比起過去要來的沈重,許多人寧可當「頂客族」,硬是將出生率給壓低,最極端時,全台全年嬰兒的出生數曾在民國99年降到只不足16萬人。可以預期,當時間軸不斷推移,少子化現象成為普遍,人口結構不斷老化,20年後,當這個少子化新世代「當家作主」的時候,他們面臨的將是數倍於現在的沈重扶養負擔。家庭、社會結構也會因為少子且人口高齡化的現象而產生質變。且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孩子個個都是寶,就以對岸中國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造就的「小皇帝」,就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社會現象。
少子化意味著生源的減少,目前已經嚴重挑戰了各級學校的生存,影響到教師崗位的存續,造成更多流浪教師的產生,負面衝擊不勝枚舉。然而,透過競爭與挑戰,亦方能獎優汰劣,讓不適合、不適格的教育機構或教師能適時退場,讓各個教育環節當中的生師比例能逐漸合理化,讓教學朝所謂「精緻化」方向發展,也讓更多充滿愛心朝氣與活力的師資新血輪能不斷為各級教育機構注入活血。這,對國家、對社會而言,不也是一種轉機?
在教師節的今天,我們期許主政者在推動時代巨輪向前推進,在面對少子化等各種衝擊時,應該透過政策來凸顯對師道的尊重及對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視。因為,我們都知道教育攸關著下一代的素質,是確立國家競爭力的一項基礎工作,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參與教育事業的各級學校教師與教職員工們,同樣都是在教育崗位上,為下一代的成長投注心血,犧牲奉獻的螺絲釘,都值得我們在教師節的今天,向教育崗位上努力不懈的他們禮敬、致意,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