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行銷應以誠信為本﹗
報載,遊客到金門旅遊,想買特產「一條根」,卻有遊客發現,在坊間店家買的是「益條根」,而非「一條根」,雖然聽起來都一樣,但到底哪個真、哪個假,不僅商家說不清楚,遊客也傻傻的分不清。搞了半天,遊客以為買到一條根的商品,成分卻沒有含一條根,只是註冊名稱叫做「益條根」,而有些成分含「一條根」的產品,則有特別標註是「非藥品」。
眾所周知,旅遊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便是地方特色產業的消費,而地方特產更側重在創新性、獨特性,以及潛力性的營造,是以,公部門歷來均著力於是項工作的布建及輔導,希望能讓地方特產業者擁有更優質的品牌形象,以及更可觀的競爭力。在金門,因為產業規模的侷限性,所販售的特產並不一定在本地產製,在產業分工日細的當下,此亦為常態,便如法國不產咖啡豆,卻無礙其成為巧克力王國一般。然而,名實相符的商品標示仍是誠信企業最應堅持的底限,如若不能自己把好關,只顧鑽營眼前的利益,長久而言,對地方產業的發展、觀光資源的營造,都會有致命性的傷害。
事實上,對於販售商品的標示,早有「藥事法」、「食品衛生管理法」、「商品標示法」等法令進行明確的規範,但一直以來,總有些商家會在商品標示上打迷糊仗,意圖藉由消費者的輕忽、錯覺,而達到成功銷售商品的效果。殊不知,這樣的行為絕對是短視近利的行為,早先坊間甚有傳言,金門砲彈鋼刀沒砲彈、一條根貼布沒一條根、金門牛肉乾沒金門牛肉,這樣的流言似是而非,且極富爭議,可能打擊不肖業者,更可能犧牲、傷害殷實的守法企業,甚至危及整體的產業品牌與信譽,是以,商家在進行相關的商品標示及販售時,又豈能不戒慎恐懼?
據悉,報載之「益條根」為品牌名,「一條根」為原料名,之間本就不一定存在關係,然而,商家若在品牌上特別強調「一條根」或以諧音進行關連性的影射,那在產品內便必需要有「一條根」的成分,此或源於「一條根」不能入藥的法令規定,而導致的「掩耳盜鈴」把戲,縱使是不違法,卻戕害了金門一條根產業的品牌與形象,其結果對金門所有一條根農戶、業者,均將造成池魚之殃。
近來,許多食安事件的導源或還不是因為食材、添加物對人體有害或法所不容,往往僅因為強調製品是手工或純天然,想藉此賣個好價錢,最後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信譽受損,甚至是黯然下市。不論如何,我們以為現代的商業行為,「誠信」與「商譽」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公部門在此間往往只能起到事前告誡、事後裁罰的作用,最主要的還是要由各產業自律,以強有力的組織為後盾,建立基本的產業規範,並達到風行草偃、人莫敢犯的實質效果。
有道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產業環境有賴大眾來維護,企業的誠信文化與倫理,更是企業賴以永續營運的基本價值。當下,某些產業因入門門檻低、代工泛濫,於是乎便多了上下其手的機會與空間,籲請地方產業組織應儘早自強、自律(立),因為營利縱然是企業的目的,但若不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縱是大廈,亦有頹圮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