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定位 事有定規
眾所周知,人為萬物之靈。一語道破,人為一切事物之主宰,為善在人,為惡也在人,位居要衝,舉足輕重,善者留名,惡者遺臭,因而,普世勸人,勿因小善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與人為善,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促使社會團結和諧,繁榮進步,此乃社會大眾共同之責任與努力之目標。
再者,人是群體之動物,有血有淚,具有豐富之感情,因而凡人不能索群而居,孤芳獨賞,妄自菲薄,正因如此,人人都有一段生育、養育、培育、深造、成家立業、體驗人生之漫長歲月,有人先〈苦〉後〈甜〉,有人先〈盛〉後〈衰〉,所謂:〈人各有命〉,凡此固與個人聰明才智、生活環境、後天奮鬥悉皆相關,密不可分,然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德到多助,屢試不爽,證諸天下沒有白吃之午餐,端視自己下決心、定志向,認真打拚,以誠待人、忠以敬事,始終如一,無怨無悔,也即真正「動力」則在自己,事在人為,有「動力」就有助力,得到助力,推力兼而有之,腳底氣足,腰桿挺直,立足社會,與人競爭,置身永墜不敗之地。換言之,是成是敗,胥賴自己定位,身為公僕者,不荒公廢事,不敷衍、不塞責,事事有交代,在私不自欺不欺人,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持平而論,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貴在(修身養性),滿招損,謙受益,祗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慾,皆以五榖雜糧佐餐,因而,喜、怒、哀、樂,人皆有之,只要受到刺激,弗論因素為何,就有情緒反應之表現,或許忠言逆耳,當心讒媚有詐,真能「聞過則喜」是好事,孰是「修身養性」應自「修心」做起,心靜神定,是非清楚,公私分明,行正走穩,光明磊落,謙卑有愛,有容乃大,心安理得,苟能如此,德既配位,則無禍患,反之,德不配位,必有災難。
其次,倘就公僕為民服務層面以觀,儘管各級政府機關莫不正視「人有定位、事有定規」不可不依,但是長期以來,不惟公僕常有「做呷流汗,嫌到流瀾」之慨,以迄於今,民怨隨處可聞,依然普遍存在,基層心聲,充分吐露出少數公僕雖有定位,但未完全到位,定位者也,設官分職,爾俸爾祿,負責盡職,不能凡事祗是強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反而忽略民意「依法辦好」之要求,須知「依法辦事」,不如「依法辦好」,舉凡法無明文禁止限制者,概應秉持「便民第一,利民為先」之熱忱,造福人群為前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言以蔽之,「定位」與「定規」之精神意義也即在此。
無可否認,庶政事務龐什多元,民意要求直線上昇,善門一開,則無止點,但有例就得要援例,無例也要在「法理情」都能兼顧之下,順應民意,滿足需求,緣此,公僕之專業能力,敬業服務態度,應對技巧,厥為公僕自我定位之基本條件。又如政府遴派公僕,著重「才德兼備」者優先,訂定官等職系獎懲與留優汰劣、專才專用標準,且立規置制,設限禁止跨系互調,綜其旨意,則在促使公僕定位,依規行事,發揮所長,提高行政效率,消弭民怨。畢竟金門幅員狹小,資源有限,對於「求新求變,好要更好」,大家充滿期待。欣見新人新政,經已依法宣誓上任,接篆視事,且已完成(人有定位)佈局,在此預祝「人事到位」,團隊揮軍出發,積極展開服務工作,開創新局,讓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