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理性延聘專業讓公共事務更加圓滿

發布日期:
點閱率:681

近十餘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與採購案施行,全國公共工程借重學術機構擔任評審委員,為公共事務把關,為落實品質保證帶來極大功效。而貴為幸福城市的金門亦不例外,各項推廣委員會、審查委員會與評鑑委員會等等,相繼網羅台金地區學界菁英,協助公部門執行委請任務,盡心盡力,值得肯定。
公部門事務,常由各層級承辦人全權負責,因單位事務輕重不一,編列預算金額不同,有些常需借重外圍專家完成,例如在公共工程事務中,不論是工程類、財務類或勞務類,由於有些事務涵蓋層面較廣,執行期較長,須借助專業單位與專家人才方能圓滿進行,常得採委外方式辦理,因此,公部門是項重大工程,除了承辦單位與推廣(評審)等委員會外,還有一個扮演關鍵角色的「廠商」,成為公共工程執行面的核心人物。
這些協助政府公共工程的專家或專業人士,來自各行各業,同時也有許多來自學術單位,由於大部份學有專精,他們以專業才能協助公部門完成各項工程事務,通常也能獲得較高工程品質與執行成效,讓公帑能發揮最大功能,為承辦單位爭取極高評價,因此,公共工程事務競邀學界專家參與評審等事項,不僅行之有年,且都深受肯定。
自採購法公告實施後,全國公部門嚴謹落實,開啟公共事務委由民間協助執行序幕,因此,承辦單位、評審委員與得標廠商等,就成為各項事務進行的鐵三角,若是全程中都能秉持熱忱與專業能量,在既定計劃服務期限,用心為公共事務克盡心力,並圓滿達成任務,不僅促進地方建設與公共發展,更是公部門發揮政府機能的重要憑證。
公部門改造創新,原本就借重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方能精益求精,更上層樓,而學術機構參與公共事務,的確也為公部門帶來許多進步,相關成果不容忽視,但有些承辦人行事易成慣性,即喜歡與有默契的專家學者合作,形成少數專家學者常成為評審委員座上賓,有的縣市也曾發生過,同一年度,不同機關邀請同一專家協助評審的次數頗高,感性盛於理性,形成有趣現象。
再則是有些學者專家學有專長,與人為善,常成為國內許多縣市單位邀請擔任評審委員的首選,並常參與縣市公共工程執行為地方服務,這個現象就整個過程而言依法進行,但在專家滿天才的當下,要邀請任何項目專業評審並不困難,同一學者在此事務既扮演評審委員,又在彼事務扮演廠商角色是否合宜,值得承辦人用心思量,而這情況若出現在同一單位,更考驗著機構主官判斷力。
金門貴為幸福之島,全縣公僕的殷勤公務仍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元素,由縣府到鄉鎮公所,公僕們戰戰兢兢奉獻心力,進行任何公共工程都能面面俱到,審視並改進不必要因素,相繼提昇地區公共工程品質,值得肯定,而在勞心勞力為民服務之餘,若能避開友縣曾有的特殊現象,讓公共工程進行更加圓滿,必能激發民眾更多幸福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