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省思五一勞動節

發布日期:
點閱率:708

今天是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這個節日緣起於西元1884年,美國工人提出工作、教育、休息各八小時的要求;1886年五月一日,芝加哥工人成立「八小時協會」,以示響應;至1889年,國際勞動者同盟在巴黎集會,議定五月一日為勞動節。今日已成普世價值;工作八時制。
在社會主義體系的國家中,由於社會主義者普遍認為國家是由農民、工人等無產階級者共同奮鬥而建國的,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黨徽中常見到鎚子與鐮刀的圖樣,鎚子象徵工人,故社會主義國家普遍注重勞工的地位以及貢獻,連帶重視了勞動節假期,並在勞動節當天進行全國性的慶祝活動。
在資本主義體系的國家中,由於資本主義者普遍認為國家是資本家、中產階段以智力完成國家重大政策,因而較重視資本家。但拜人本主義之興起,資本主義國家也逐漸重視此一節日並慶祝之。但即使如此,仍有其落差,衍生為勞資雙方之關係及問題,形成今日各種不同主義之社會問題。我們在慶祝此節日之餘,有必要對此關係作一了解。
勞資關係簡單的說,就是指勞方與資方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有學者稱勞資關係為工業關係、勞工關係或勞雇關係,其主要原因為研究者對於勞資關係的定義有廣義及狹隘之區分。或認為勞動關係乃是指勞動者與雇主之權利義務關係。以義務而言,勞動者對於雇主有提供勞務之義務,而雇主對於勞動者則有給付報酬之義務。以權利而言,勞動者對於雇主有請求報酬之權利,雇主對於勞動者則有請求提供勞務之權利。由此可知勞動者與雇主在互動關係中,勞務之提供及報酬之給付而言,互負義務及權利,而成為權利義務之關係。
但也有論者認為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描繪勞資關係就是:受顧者與雇主間的衝突與合作。這種關係肇始於企業聘用勞工,當一位雇主和一位勞工在工作場所接觸時,勞資關係自然就發生了。勞資之間的衝突在於雙方的目標不同,雇主所追求的是效率(efficiency),偏重經濟面的考量,勞工所期待的是公平(equity),傾向人性面的需求。勞資關係主要是在研究勞資雙方的衝突,以及解決這種衝突的方法。
但是綜觀今日世局,已沒有純粹的社會主義,更沒有純粹的資本主義,而是各取其長的人本主義當令之局。我們在紀念此節日之餘,或許應從利用厚生之義理著手,深思各種資源如利用厚生,以解決勞資雙方之關係,共創利基,以厚澤生民。深究其義理,也就是 國父當年所倡「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因為也只有如此,方不致有仇富、排富之不當現象;也不會有中產階級消失之疑慮,如此方是我們紀念昔日那些辛酸之勞工、竭智之資本家的心血,更是我們創造美好明天之保障,且以此為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