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七夕情人節漫談文創產業
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民間除祭拜「七娘媽」外,也流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之日,近十年來,更成為未婚男女約會定情的情人節;近一週以來,地區眾多單位不約而同籌辦七娘亭研習製作活動,也讓這個浪漫節日早早啟動。
由七夕到七娘亭、由牛郎織女到情人節,華人傳統民間習俗竟成為當下浪漫的節日,實在是極富文創精神的典型案例,對於當下全國各地戮力推行文創產業,並在企業界引發不少迴響,在引進西洋情人節之外,又額外開創一個中式情人節,也提供有心投入新產業的文創工作者一個嶄新思考方向。
民間七夕傳說,當牛郎織女相會之時,少女們為期待有如織女般靈巧的女紅手藝,遂發展出「乞巧」的習俗,這個故事正是文創的雛型,而商人本就腦筋特別靈巧,結合著國內外現有的節日,開發出許多節慶紀念日,諸如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中秋烤肉活動…等等,也為自己開拓許多商機,現實的開創性節日,紮實的也成為文創產業的最佳案例。
我國推動文創產業,中央由經濟部與文化部等單位分工合作,政策延續到各縣市,同樣也由相關單位各發其長,當然,除了公部門大力支持與輔導,以及民間團體協助推動與密切配合外,文創工作者本身的藝術涵養、創作思維、生活美學與文創技能等等都是決定產品優劣的關鍵因素,產業研發仍強調經濟導向,不考慮市場即已為產品高唱晚安曲。
再以上列所舉的情人節…等現代節慶為例,廠商利用各種媒體載具在漫天廣告舖陳下,以置入性行銷方式開創許多商機,消費者被教育得五體投地,心甘情願的配合演出,這作法即是文創商品行銷的一環,卻也給有心投入文創產業者一個學習與參考的範例,然而,文創商品首重原創,若帶有他人品牌影子,充其量僅能稱為習作,水準與功力都減弱一大段。
文創產品並非公部門專有名詞,也非設計家才會重視,國際上許多知名商品都是企業研發出來。公私部門籌辦文創活動有著不同層次,或是純粹辦活動,大家聯誼交流,或是強調啟發,並帶滿衝擊力,重要的是引發參與者激烈的思考與研究,有效的文創計劃,有必要站在市場來考量,若不帶來效益,則文創產品就如同一般商品而已。
文創本就是出奇創新,許多文創點子初期都是充滿想像,但無中生有並非壞事,重要的是您亮出一個精緻漂亮的商品時,能夠具有說服力,讓客人高興的掏腰包購買,那才是完美的文創商品。而在地文創商品,更重要的思考如何結合地區特色,在歷史洪流中過濾生活元素,並透過創作者緊密思考,綜合美學能量,所開發的文創作品,即充滿本土性的故事,又洋溢著現代性的浪漫。
近幾年,本縣也常見許多讓人驚奇的文創商品,我們期待,也深深祝福地區文創工作者,所開發的產品如何在這個七夕情人節,相繼發光發亮也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