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戲水危機多 保障生命注意安全防範
時序進入盛夏,氣溫不斷升高,再加上暑假即將到來,水域活動可說是暑假期間學生與民眾戶外活動的最愛,但因合格安全水域場所容量有限,民眾與學生紛紛轉到河川、溪流或湖海等水域玩水,甚至無視禁止戲水活動或水深危險等禁制標誌的區域戲水或從事水上活動,在缺乏正確戲水觀念、忽略水流潮汐變化以及隱藏暗流等情況下,使得溺水意外事件頻傳。
許多溪流及海域水面看似平穩,但在水底下卻暗藏惡流;水流繞著岸邊轉彎處或遇到障礙物會形成漩渦流;以及將人快速帶離海岸邊,往外海漂流的離岸流等等,如果被捲入,就非常有可能無法抽身,而且包括游泳池、SPA池及任何水池與池塘等,都須注意水域安全。
戲水時,應選擇有安全設施、救生人員、安全水域,勿在有危險水域警告標誌(示)牌附近游泳或玩水;勿在急流暗流漩渦等附近游泳或玩水。另外,須注意氣象報告、水位、天色及水域的安全性;熟悉並選擇合格游泳圈、浮潛設備。以及切勿穿牛仔褲下水、勿飽食下水、勿強行競泳;照顧者或父母要關注小孩玩水行為及選擇安全水域;避免戲水前飲用酒精飲料。最保險的狀況是,參加游泳訓練,確實學會游泳、自救、及救人技能;勿自高處石塊往水中跳;如同伴落水時,請立即撥打電話118、119向海巡或消防單位求援,切勿貿然下水施救。
若在水域活動或戲水時,遇有急流牽引、遊戲嬉鬧、未熱身即下水、誤入深水區、水流溫差大等情形,都容易跌倒、受傷或抽筋,而發生溺水情形。而在進行水域活動時,如遇受傷跌倒、受傷或抽筋等危險狀況時,應先鎮靜並設法上岸,若自覺有所困難時,應及早舉手呼救,並運用踩水、漂浮或漂浮物等待救援。如遇有人溺水,應立即大聲呼救,打電話報警,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拋送球、繩等漂浮物,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等方式,間接進行搭救。
根據體育署「94-104年學生溺水死亡事件分析說明」,其中針對學生溺水死亡事件所發生場域進行分析,以溪河流發生溺水死亡比率最高,其次為海、水塘與溝圳。由於夏天適逢畢業和暑假,兒童戲水安全須重視,可先讓孩童先行了解戲水處潛藏的危險,以及維護安全的方式,才能防範意外發生,以保障生命安全。
從事水域運動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不做危險動作、不逞強,並選擇安全有救生員的水域,結伴戲水,如遭遇颱風過境、豪雨、大潮等天候不佳的狀況時,應立即停止水域活動,以降低溺水意外發生。此外,建議公部門建立水域安全網絡,針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宣導及防制措施,並加強督導與巡察,而若有民眾不聽勸導而仍進入危險水域戲水,則可依地方政府所訂之自治規定辦理,以期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為減少溺水憾事,夏日戲水應確保做好安全戲水的事前準備,並提高警覺,才能在從事水上活動時,玩得盡興且安全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