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因應對岸惠台政策 可以更積極

發布日期:
點閱率:2,355

選在人大、政協「兩會」召開前,大陸國台辦宣布「31項惠台措施」,稱即日起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進一步落實給予台資企業以及台灣民眾在大陸經商、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和大陸人民同等待遇,甚至還提出「超國民待遇」,同意台資企業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台商可以優先購地,且工業用地還可以最低價的70%取得,整體惠台措施內容涵蓋企業、金融、農業、科研、文化、教育、醫療、服務等,範圍之廣,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見。
不過,一如陷入僵局的兩岸關係,針對這份惠台措施,兩岸依然各自解讀,毫無交集。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若干措施》體現了陸方率先同台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彰顯了「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將給台企和台胞帶來巨大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表明陸方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和誠意,盼能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安峰山強調這31條措施有3方面特點:一是為台企與台胞,提供與陸企和陸胞同等待遇;二是量身訂製,為台企及台胞的特殊情況與需求提出針對性強的解決方法;三是受益廣泛,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針對此一前所未見的惠台措施,我方政府相關人員的說法卻是口徑一致的負評,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答詢時說,中國政策不管是惠台政策或是九二共識等,最後目標都是併吞台灣。
 陸委會認為,中國大陸釋出所謂「惠台措施」,目的在提升單方獲益的經濟發展目標、吸納台灣的資源,並希望以利益換取台灣的政治認同,又說陸方提出的多項措施,都涉及陸方各部委間的協調落實,對岸是否有具體配套到位或實際執行成效評估,都需再做仔細觀察。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表示,檢視過中國31項惠台措施內容,其實裡面一半以上並非新的措施,而是舊有的,行政院近期將會召開專案小組討論,國發會也正全力準備資料中。
 我們以為,兩岸對「惠台措施」有著南轅北轍的解讀,除了立場差異使然,也充分反映雙方對兩岸交流的態度與信心,作為主動發球的一方,北京顯得胸有成竹、自信滿滿,而處於接球一方的台北,則是謹小慎微、戒慎恐懼,相當程度也凸顯開放交流以來兩岸政經實力的消長。
 無須諱言,兩岸總體實力對比日益懸殊,這前所未見的「31項惠台措施」目的當然是出於拉攏台灣民心,要說是對岸的「吸心大法」也不為過,以此觀之,我方政府部門的擔憂,當然有跡可循。
 必須指出的是,儘管兩岸政治僵局一時片刻仍然無解,但兩岸的交流、人員往返,也早已不可逆轉,無論如何不喜歡與對岸打交道,此時刻還要重新祭出「戒急用忍」,怕也是天方夜譚。
 在整體國家安全與兩岸交流之間,要如何取得平衡?政府又該如何應對人才可能流向彼岸的危機?更有待主事者提出更為完整、更為積極的應對措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