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廈兩岸聯合放流魚苗共同維護漁業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點閱率:1,690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於本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上午,在金廈中線211航標會合,雙方在檳榔嶼與上嶼附近海域間中線兩側各自展開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本次為金廈海域添入經濟魚苗共約77萬尾,期能維護兩岸漁業永續經營。
海域生物多樣性及資源永續利用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焦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口大量的增加,人類對海洋所造成的污染與破壞已嚴重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與生態平衡的維持,漁業資源的豐收也因此受到影響而大為減少。金門縣水試所的金門號試驗船由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副處長王垣坤與廈門海洋研究所所長周立波等人,一同帶領所有的工作人員與放流作業船隻進行放流,水試所孵育的午仔、黑鯛、鱸魚、平鯛各3萬尾,加上廈門市海洋漁業研究所所提供的黑鯛、黃鰭鯛、鱸魚各5萬尾及大黃魚50萬尾,大批魚苗順著漁梯滑入金廈海域,重新回歸大海的懷抱,景象十分壯觀,象徵兩岸政府對金廈水域資源復育的雄心。
為了讓金廈海域漁業資源永續發展,兩岸漁政單位從104年時就開始聯合放流魚苗,每年合作放流數十萬尾的魚苗,4年來累積達250萬尾,放流魚種包含黑鯛、平鯛、真鯛、大黃魚、黃鰭鯛、午仔、象牙鳳螺、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等,皆為本地常見的經濟物種,雙方合作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漁業資源日益枯竭的金廈海域,盡早恢復生機,藉由人工方式來復育海洋,特別選用經過檢驗無藥物殘留之健康個體,魚苗體型皆達標準為5公分以上,提高於海洋中的存活率,以實際行動宣示雙方共同維護海洋資源的決心。
為增加金門周遭海域漁業資源,彌補自然生產力的不足,為此金門水試所特別在半年前便開始著手進行選種,經過長達三個月左右的研究與培育,成功孵育了午仔、黑鯛、鱸魚、平鯛等魚類;為了瞭解放流活動對於本地漁業資源增殖的效益,水試所也透過黑鯛魚苗標識放流再捕獲回報,確認所放流的魚苗能在當地順利成長;水試所呼籲兩岸漁民避免於放流處及周邊海域進行強度漁撈,讓放流魚苗能有成長的空間與時間,方能有效增益漁民的獲利。
平心而論,有關兩岸常態性聯合流放魚苗是短期補救的治標方法,以前釣友曾經有段時間都釣不到黃魚,大陸方面增加5至9月休魚期,同時也是保護漁苗孵育期,禁止漁民、船隻捕撈,加強保育與金門海域資源生態,建立兩岸共同執法機制,對海域生物起了保護作用,雙方對海洋非法捕撈漁獲執行上有獲得明顯改善;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漁民有感漁獲量增加,黃魚、鯛魚等高端魚種的頻率及數量已逐漸增多,由此可知,金廈兩岸共同復育海洋生態資源,已經開始顯現出成效。
然而在越界捕撈、使用非法輔具捕撈漁獲狀況、非法採砂、海漂垃圾問題未改善前,對於污染源擴散至金廈海域,使得海洋資源的傷害和威脅依然存在;長遠的治本方式還是避免過度捕撈漁苗,造成海洋資源匱竭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兩岸列管單位應該進行雙向溝通及協調,金門與廈門兩岸民生議題,如同海洋資源保育、漁業產業發展、執法仍有合作空間,思考在共同海域上創造多元發展,達成共識進行合作,對海域資源研究結果彼此互相交流,希望在雙方打造金廈優質海域環境,創造出更好的海洋資源條件,一起為金廈海域漁業資源永續經營共同努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