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論述轉型正義 建構金門主體性

發布日期:
點閱率:3,072

隨著台灣民主的深化,《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不僅在2017年底通過施行,而且在其立法前後,也經常成為朝野政治攻防的主題。隨著2022年及2024年的地方與中央選舉,轉型正義的議題看來又會再度浮上新聞版面。但是,轉型正義首先應該是個國家工程,別說朝野之間需要有所共識,政府與民間也要充分溝通,因此,先別說它所強調的價值及運作的實況為何,轉型正義的課題目前在台灣仍是充滿了爭議。當然,有爭議存在並不是件壞事,不只因為在自由民主的社會裡,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立場,而且也就在爭議之間,可以促成不同的立場之間進行溝通。因此,不單單在這多元自由的民主社會裡,金門應該更要表現它的立場。而且,因為戰地政務的經驗,金門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還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對於此一國家工程的課題,金門還有更積極的地位。
民主轉型在制度上充實了民意的上達,遂使得其間也出現了「台灣化」的現象。因此,台灣從過去被認為是省級的地方單位,變成了具有國家成份的認同。於是,過去包含了35省2個地方的「秋海棠」中華民國,別說接受了台澎金馬的現況,它的國家地位也受到以台灣認同挑戰。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選擇,即成為當下台灣政治的主旋律。此間,金門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首先,過去的台灣對金門來說,不只是行政上與金門所在之福建省同等級的另一個省級單位,在地理上也就是另一個島。這種曾經相同的地位,如今卻是包含了金門在內的上位國家,遂使得台灣所指的內容為何,對金門人來說相當容易混淆;其次,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前即已統治金門,而在戰後才進到台灣。因此,當台灣逐漸具有國格之際,金門就成為捍衛中華民國的堡壘了。最後,這一堡壘不僅在冷戰時期如此,在後冷戰的兩岸政治裡,也正如此。這除了是因為小三通的地位促成兩岸溝通,也是由於捍衛中華民國,即可對外緩和兩岸的衝突,對內也真實而有效地實踐「中華民國台灣」的主張,促成不同政治立場的和解。
於是,此一緊扣著中華民國命運的角色,就成為金門論述轉型正義的基點,它不僅由於上述的原因而具有飽滿的正當性,還因為它在冷戰時期的歷史,而更豐富轉型正義的論述。當下之所以要進行轉型正義,目的是為了讓那些受到非法的國家暴力侵犯的受害者,得到正義。因此,受挑戰的並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格或法秩序,而是那些利用公權力的非法行為。冷戰期間,金門在最前線捍衛中華民國,因此不僅經受的是比戒嚴更嚴峻的戰地政務,還在兩岸對峙的情境底下而有更多忽視法律的便宜行事。因此,不合法律地侵犯人民生命與財產權的情事,恐怕不在少數。固然基於戰地政務的規定,金防部得以有超越當時法律規範的處置,但不免仍踰越合理公權力的行為。另外,金門縣府實則已經就戰地政務時期之自衛隊與土地徵用議題,採取對應的措施。然而這些措施尚未能拉高到轉型正義的層級,多僅涉及行政上的補償與歸還,而未觸及法律及政治之正義觀的論述。由此可見,在金門論述轉型正義,不只是發掘在地經受的政治暴力、弭平傷痕,同時還能更體貼地了解中華民國的處境。如此一來,論述金門的轉型正義不只是建構了金門的主體性,也為轉型正義提供了更豐富的內涵,並在與台灣社會對話之際,打造出一個更具正義性的中華民國台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