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舉手做環保建立好家園

發布日期:
點閱率:1,450

「環保」乃環境保護意思,雖是時下新名詞,卻與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深遠的關係。因此,惟有能做好環保工作,我們才能永續經營與發展。

科技的進步固然為人類帶來生活上諸多便利,不過,因為藉助科學方法所生產出來的眾多產品,確實也為人們製造許多負面的效應。諸如用過的塑膠袋、保麗龍產品、化學藥劑、注射針頭、廢五金等,都需要我們用心去處理,才不致隨手拋棄,任意摧殘我們周遭的環境,造成對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如不能好好去管理,屆時,吃虧的還是人類本身。

其實,生態保育與自然環境的維護,已被列入縣府施政工作重點,李炷烽縣長在出席保育工作執行與生態環境維護研討會上強調,相關單位應該持續透過教育及宣導工作,培養民眾對自然環境的鑑賞能力,自然生態保護的正確觀念就能油然而生,深入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的認知中。

環保工作的推動,不全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體民眾的義務。因為政府部門所司事務繁多,經費有限,不可能將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無瑕,滿足全民的意願。因此,政府有些事需要民間來配合推動;尤其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與自己息息相關,更需要民眾來維護與愛惜,才有永續的未來。

地區正值發展觀光時刻,如果希望能為地區帶來蓬勃的觀光人潮,以及熱絡的商機,除了用心闢設規劃新的觀光景觀、觀光路線和軟硬體建設外;其次最重要的莫過於環境的維護。一旦沒有乾淨爽心的景觀,勢必嚇走來訪觀光客,影響觀光業績,造成對地區的損害,這不是我們所願意見到的現象。

說實在的,地區仍有一小部份民眾欠缺環保觀念與公德心,為了貪圖自己的便利與利益,不以大局著想,經常將廢棄土以及垃圾雜物往山林、山溝任意傾倒,不但破壞自然生態,其對往後世代子孫的禍害程度是難以估計的。就以眼前所見到事實來說,自從政府推動垃圾不落地政策以來,不啻方便民眾垃圾處理,更大力改善居家環境衛生,功德無量,為居民所稱道。但是仍有一些不負責任與缺乏公德心的民眾,經常在垃圾車未到之前就把垃圾包往牆角一丟,一走了之,累壞了清潔人員,這種惡質行為有待改善。

然而好的範式還是時常在上演,諸如地區各鄉鎮公所經常在所轄海灘舉辦「淨灘活動」,每次都有眾多的民眾熱烈相偕來參與;甚至還有家長主動帶領孩子加入,這種「運動」兼「環保」的親子活動,的確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事。

總之,家園是屬於大家所有的,惟有大家親自主動來關照,並用心教育下一代,改變他們的環保觀念,我們才可建立美好家園。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