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改善醫療缺失提昇醫療品質

發布日期:
點閱率:1,174

生命無價,要彩色不要黑白;希望健康快樂,永遠沒有病痛之苦。如何促使美夢成真,牽涉到個人平日衛生保健,整體之醫療資源共享及醫療品質問題。

提到地區整體醫療資源,一般輿情反應:「雖然不斷進步,仍然不能滿足需求」。就以衛生機關日昨統計急重症後送台灣治療為例,九十年一至六月,民眾申請空中救護暨安寧返鄉者,則有五十一件,政府花費預算金額也多達新台幣二千萬元,數字呈現直線上昇,凸顯出金門醫療之匱乏,迄今猶在原地踏步打轉,還有很大精進改善空間。

如果深入檢視地區整體醫療資源,目前存在醫療最大缺失,還在「專科」與「專精」醫事人力之嚴重不足。因而一般民眾對於目前之醫療品質並無信心,患者生命猶若鐘擺游絲,隨時都有搶救不及危在旦夕之虞。

醫師並非神仙或萬靈丹,惟若醫事人力充足,醫療設施器材完備無缺,醫生緣,主人福,妙手回春,華陀再世,早已不是故事,在群醫共同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做到。

倘若沒有專業醫師或醫療人才擔綱使用,再多之尖端科技醫療設備與器材,就像一堆廢鐵,發揮不了最大功效。專科專精醫師看診處方,小病保證藥到病除,面對重大病症,也能藉由仁心仁術合作精神,就近在地以治療照護,除非奇難怪症,不必長途勞頓再到客鄉就醫,民眾殷切之期待,還望政府伸出援手,落實充實地區醫事人力與設備。

其次則是公勞健保制度,目前地區執行情況,究竟是否一致,與台灣地區有無不同?曾有患者如此表示:曾經因病住進一家醫院,住院一週屆滿,尚且不能下床行動,院方竟而要求辦理出院,如欲繼續接受治療,每日改看門診取藥,等待兩週以後,再行重新辦理住院手續,否則醫師護士不再巡房服務。凡此究係現行法令制度規定非得如此不可,抑或院方基於實際需要考量,不得不爾,任令患者滿頭疑問,渾然不知所以,在百般無奈與無助情況下,祇有心生埋怨,不怪醫師怠忽,倒會責怪政府為德不卒,其中真實原因,政府主管機關實有必要派員了解查證,妥予澄清說明或檢討改進。

政府施政,旨在便民利民,以民之苦為苦,為民紓困解難。何況醫療資源整合共享,民眾擁有權利主張,特別是傷病未癒,為何不能持續住院接受醫療服務?果真公勞健保設計規範如此,患者生命還有保障嗎?一旦引起醫療糾紛,人命關天,誰能承擔後果責任,萬萬不可讓其發生才好。

離島醫療品質不如台灣本島,祈盼政府真正落實地區醫療整合,讓繳交同樣保費的離島傷病患者,也得享受全國同等醫療服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