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策的改變與調適
環保署推動限制使用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政策已經開始起跑,本縣和其他縣市也同步舉辦各項宣導、有獎徵答活動,目的就在讓民眾對於這項環保新政策有深刻的了解,並能夠全力配合,達到全民環保的理想要求。
限制使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是環保署積極推行的環保政策之一,同時分階段實施,避免因政策的實施而影響民眾的生活,也希望這項環保政策能夠完全的融入民眾的生活中;讓環保工作成為民眾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落實環保的要求。
以這項限制使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為例,民眾喜歡使用塑膠袋是因為方便,而免洗餐具的推廣則在於防制B型肝炎,增進民眾的衛生健康,但這兩項產製品都會產生極大的環保問題,所以才會加以限制,以減少使用量,從而減輕環保的負荷。
再比如說,本縣各鄉鎮也陸續實施夜間收垃圾的「垃圾不落地」、廚餘回收等工作。在夜間收垃圾工作之前,所實施的是利用垃圾子車供民眾放置垃圾,再由垃圾車統一清運,可是子車的放置地點常變成髒亂的區域,為了養成民眾協助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兼顧許多民眾的居家生活特性,才改變成「垃圾不落地」方式。由鄉鎮公所辦理廚餘回收工作,是最近在多處菜市場及社區開始實施,也是值得推廣的工作之一,雖然廚餘的量比不上一般垃圾,但也應該預防類似垃圾子車的負面現象發生。
由這些實際推行的環保工作過程來看,環保工作除了要符合環保實際需要之外,更要考量到民眾的生活,因為環保工作和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環保政策也會隨著時代潮流、科技進步及需求不同而有所改變;雖然推動環保工作的手段、方式或許會有所不同,可是維護環保的目標卻是一致的。
環保工作的推動是要全民共同配合及支持的,民眾的配合度和支持度則與民眾的觀念、認知有極大的關係,而政策能否導入民眾的觀念中,就要靠不斷的宣導,同時隨時注意民眾的反應,以避免因為民眾的認知不足而阻礙了工作的推行。
而民眾對於政府所推動的各項環保工作,應該正確體認環保工作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或許有些政策及作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造成某種程度的不方便或不習慣,但這些都是短暫的適應問題,只要人人有環保的觀念,工作自然容易推動,每個人也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空間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