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享有優質的受托環境與權利
金門縣政府按照內政部兒童局的要求針對全縣未立案的托育機構進行清查建檔工作,並進一步進行輔導措施,期使托育機構都能依法完成立案程序。本縣經清查有十二家托兒所、安親班未立案,政府相關部門也將規劃輔導方案,並給予寬限期,輔導合法成立,以維護兒童安全。
托育機構可以說是反映了家庭結構變化、經濟高度發展,以及社會需求之下的產物,目前到處可見且多元化的安親班、托兒所、才藝班,正說明了民眾及市場的需求。但在量的不斷增加情況之下,質的要求才是最需要正視的重大課題。
在國人的傳統家庭中,照顧孩子是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女人「女主內」的主要工作之一。在過去傳統的大家庭中,照顧孩子不是太大的問題,甚至還是子孫滿堂的象徵,即便是富有人家所僱的奶媽、褓姆,也是在家庭中共同生活;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維繫著最密切的關係與情感,也受到最深的影響。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結構的變化,小家庭逐漸取代了大家庭的型態,婦女的生活不再單單只有家庭,也投入了社會、職場,也有了「主外」的能力。而父母都工作的雙薪家庭,以及單親家庭反而是進入工商業社會、資訊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的「主流」型態。
在小家庭、雙薪家庭、單親家庭中,孩子的照顧形成一項大的問題,而且不僅是在學齡前的幼兒,還延伸到國小、國中青少年階段。在這樣的需求之下,褓姆型的托兒機構應運而生。但隨著社會、市場的競爭,單純的褓姆功能已不能滿足需求,標榜才藝、語文、資訊等多元化的托育機構成為家長選擇托育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在強調「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以及「零歲教育」等觀念流行下,家長要求孩子接受各種的補習、訓練,如音樂、美術、體育、舞蹈、資訊、課輔等等。有的家長是有計畫的安排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則是純粹選擇孩子的興趣,依著孩子的性向順其自然發展;孩子們在這樣的安排之下,是不是快樂?是不是感受到壓力?其實是要為人父母要多加以關心、觀察,並給與適當的協助、輔導。
既然托育問題已經成為家庭、社會的重大課題,就必須加以重視,讓孩子能有優質的托育環境及水準。可是受到法令規定、經費、規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托育機構的素質不一,在經營理念、師資、專業人力及素質、環境、管理、政府主管部門人力不足等等實質的問題上,都必須政府、業者、家長們共同努力加以解決。畢竟受托的是孩子,而孩子們也應該享有選擇優質、有助健全成長的受托環境及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