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服侍長者為最大功德
每逢重陽,無不令人悟及所有宗教都在勸醒世人,要多修持功德,俗云:「百福田中,侍病第一」,「百善孝為先」,以能服侍長者起居,乃至侍奉湯藥,要持續而無怨無悔,為最大功德,更何況對自己的父母長輩,是為人子的最大義務,也是一種傳遞工作。
今日我們所作所為,子孫盡在看、在學習,他日的我們將會受到子孫如何善待,就在今日起的因,所以如何讓「老有所安」、「老有所養」,是今天所必須面對的,我們不僅給父母長輩餐餐可食,穿、住乾淨、衛生、安全,甚至用愛心、慈悲心去關懷,以消除年老長輩的懼怕及孤獨感,並減少老年生活的淒苦。
在重陽節慶前,政府部門都會援例分赴各鄉鎮去慰問高齡老人,依俗送賀禮,所給的是時節性、短暫性的關懷,其實老人們之基本需要是:生理與保健、安全環境與環境適應、家庭愛的感覺,以及自尊,這些都被忽略,甚至於漠視,這也是社會最大的遺憾。
近十年來,本縣的社會福利傲視全國,令人羨慕不已,然而社會福利也引起正反效應,必須予以適度關切,諸如:
─老人年金,雖足以支配,但有了錢,其返老還童本性即引起某些行為偏差,馬上融入下層文化,對家庭成員造成尷尬。
─部分老人省吃儉用,積蓄月累數目可觀,生時無人問,可是一旦歸西,曾有子孫為爭產,而兄弟反目。
─還有更可憐的年老長者,因有了老人年金,淪落至遭受子女棄養,這種不幸,難道是社會福利配套不全惹的禍?
綜觀目前政策、制度,實有檢討改善的空間,我們認為社會福利制度走向應為:
‧給其老人年金,不如給其三餐溫飽:結合村里、社區及志工為老人提供三餐。
‧給其最佳伙食,不如給其合適且依其身體健康狀況的適切營養。
‧對於老人照顧、照護,依使用者付費原則,強制向棄養子女收取費用,可向法院申請依法處理。
‧對於孤單老人住進公立安養機構之輔導,除了必須愛心、耐心之外,更應讓老人感受有尊嚴的親切服務。因此建議增加養護機構的工作人員編制,同時也增加從事心理輔導之社工員。
家庭是老人生活上及情感上最大的支持來源,公立安養機構營造出家的溫暖,其最終的目標乃是「老有所安」、「老有所養」,因此在重陽來臨,社會更應讓年老長輩吃得對、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