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關懷好好對待流浪狗
狗的遠祖是狼,在舊石器時代逐漸演化為人類最忠實的夥伴。狗的品種繁多,樣貌變化大,但都具有聰慧敏捷的特質,尤其忠實的秉賦,在動物中無出其右。新聞報導的狗兒救人、救災、完成特殊任務等事蹟,更是膾炙人口,撫慰人心之舉。即使時代進步,狗兒與人類的共生關係並沒有稍減。
只可惜,並非所有的狗都受到人們的眷顧。失去關照的野狗,為了生存,就必須展露其求生本能。狗善掠食,且具有群體狩獵的習性,一旦數量增多,一群狗就如一群狼,這樣的情景是相當可怕的。
傑克.倫敦在名著「野性的呼喚」中,描述一隻名叫「巴克」的狗,在陰錯陽差及種種因緣際會的情況下,從優裕溫暖的法官家,被帶到冰天雪地的北方去拉雪橇,在艱困的生活條件下,歷經激烈的生存競爭,其基因深處的野性終被喚起,最後竟成為狼群的領袖,橫行於北地森林。今天,在金門流浪狗到處可見,有些且是惡形惡狀,成群遊盪,如果任其自生自滅,會不會更多原本溫馴的狗,會像巴克一般,成為比狼還兇狠的掠食者呢?
這不是臆測,事實上在鄉間村落,野狗已造成不少問題,只是受害者隱忍不發,自認倒楣而已。有不少人家,飼養在籠子裏的雞鴨、兔子,往往在夜間淪為這些野狗的獵物,甚至豢養在柵欄內的羊隻、牛犢等大型家畜,也會遭到毒手,其兇狠的行徑,與狼群沒有多少差異。至於在路上被狗追、被吠、甚至被咬,則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野狗在金門,除了造成部分人損失了辛苦豢養的家禽、家畜外,也威脅到人身安全,有些人因為恐懼,甚至導致某種官能的障礙。這對我們努力經營並引以自豪的生活環境,是很大的傷害。
如何減少野狗甚至終結野狗,有關單位努力了幾年,但效果不彰。在過去,大都是採用撲殺一途,或用毒餌、或用捕捉,手段都相當殘忍,對執行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大心理負擔,而以這樣的方式去對待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顯得不文明、不人道,對待狗的方式已成為文明程度的指標,我們常自豪金門有多好的人文素養,有多深的文化根基,可不要因此砸了招牌。
根本之道,在於遵守相關法令並嚴格執行。「動物保護法」第五條規定,飼主「飼養的動物,不得棄養」,而如何確定飼主飼養那些動物,則必須徹底執行「動物登記管理辦法」,依規定辦理登記、防疫、及植入晶片等過程,每個人都對自己飼養的狗負責,自然不會再有家犬淪為野犬。
至於已經在的大量野犬,則可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成立流浪狗收容所,讓狗兒有個中途之家,讓狗可以獲得較好的對待,也讓愛狗人士可以容易的選擇喜歡的狗,更重要的是,徹底改變我們對待流浪狗的態度,會使人心更柔軟更敦厚,也使社會更多情更溫馨;第二、捕捉到的流浪犬,全部予以結紮。這樣做,一開始負擔會很重,但若徹底執行,並配合法令禁絕棄養,不出三年,流浪狗問題必定可以完全解決。
只要一點關愛,狗就是人類的好夥伴。希望有關方面能正視這個問題,徹底落實法令,撥付資源,用愛心來照顧流浪狗。金門如果能成為狗兒的天堂,就能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