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病媒孳生源防範登革熱發生!
今年雨季特別長,五、六兩月幾乎天天下雨,湖庫水塘都滿溢,水溝、低窪凹陷處也都積水不退,室外的空瓶、空罐、水桶、廢五金、輪胎等等器皿,也可能積有雨水,最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溫床;因此,社區鄰里及家戶,大家應齊心合力清除積水消滅蚊蟲,慎防發生「登革熱」保健康!
根據環保單位病媒蚊密度調查資料顯示,病媒蚊孳生源以水桶占百分之廿七點九一、花盆底盤占百分之十四點七二、花瓶占百分之十三為大宗。同時,目前東南亞地區「登革熱」疫情仍然非常嚴重,今年以來已有廿八個境外移入病例;所以,呼籲大家應做好「登革熱」各項預防措施,防止病媒蚊滋生及疾病傳播擴散。
「登革熱」是一種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感染潛伏期為三至十四天,病徵包括三至五日的高燒、嚴重頭痛、肌肉及關節痛、眼窩後疼痛、噁心、嘔吐及出疹,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出血及休克,甚至死亡。而且,「登革熱」病毒只可以透過蚊叮傳播,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人。因此,只要消滅病媒蚊,把握「不讓病媒蚊繁殖、不讓病媒蚊叮咬」的原則,確實切斷斑蚊傳播病毒之途徑,就是預防「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
事實上,蚊子對人類而言,是一種絕對的害蟲,至少可傳播瘧疾、日本腦炎、血絲蟲病、和登革熱等疾病;例如泰國每年被老虎咬死者約五十人,可是,死於瘧疾者卻高達五萬人,由此可以管窺蚊蟲對人類的危害。至於「登革熱」在東南亞每年均造成流行感染,很多人死亡,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登陸東南亞的日本軍隊,也曾因登革熱傷亡慘重。台灣地區二○○二年發生逾五千「登革熱」病例,其中確定為「登革出血熱」有二百三十七例,疫情集中於高屏地區,造成二十一人死亡,而從疾病管制局統計指出,登革出血熱的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十五,比SARS還高,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疾病,實在不得等閒視之!
一般而言,蚊子皆把卵產在水中,在溫暖的季節裏,大約三天就可孵化為孑孓,經過八、九天的演化成蛹,再經兩、三天即羽化成蚊。雄蚊只吸草汁,花蜜過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後必須吸人或動物的血,卵才能發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傳播疾病。且飽吸一次血能產一次卵,一隻蚊可產卵六至八次,每次二、三百粒,所以,及早消滅一隻蚊子,等於消滅上千隻病媒。
當然,消滅蚊子,應從幼蟲孑孓著手,只要做好環境清潔工作,居家周遭水溝、低窪處污水應消除乾淨,積水容器如花瓶、水盤、空瓶罐、水缸、水桶、廢輪胎、積水地下室、冷氣接水桶、菜園貯水容器等均需清除積水,不要讓蚊子有產卵孳生繁殖的溫床,而且,避免被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除儘量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防蚊藥膏。居家應裝置紗窗、紗門防蚊入侵;睡時應掛蚊帳,以防蚊叮咬。必要時應點蚊香或噴灑藥劑消滅蚊蟲。
總之,「多一分防備,少一分損害!」社區鄰里及每一家戶,只要大家齊心合力清除周遭環境積水,有效消滅蚊子等病媒孳生源,才能防範傳播「登革熱」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