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廈航程縮短為十五分鐘的省思!
據廈門方面媒體報導:由廈門「空港集團」投資人民幣兩千七百萬元,所興建的「五通港區」海空聯運碼頭候船樓一期工程,已正式開工;未來,從廈門五通碼頭出發,抵達金門水頭港只需十五分鐘,兩岸海空運輸的無縫鏈結,將邁入新的里程碑。
「五通海空聯運碼頭」的闢建,透露著陸方急欲創造「小三通」為兩岸更便捷的通道,此舉將進一步加強金廈間的經貿聯繫及人員往返;做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與進出口集散地的要角,廈門已明確了自己在兩岸交流上的定位。
觀察大陸的政經建設走向,所得到的結論是:「順藤摸瓜、趁勢而為!」因為,大陸在二○○四年初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福建省代表團提出了建設福建省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的認同,一年多來,以此為發展思維的各項政經建設,已如火如荼的開展,如交通網絡、電網計劃,以及投資園區,陸方無不著眼於未來五年、十年的兩岸經貿發展需求,或許,此對中共中央而言,只是對台統戰的必要手段,但落實到了地方,卻代表著千載難逢,晉身權力階層的重要機會。
據了解,在大陸官員想要晉升,主政下的經濟表現絕不能太差。鄧小平主張「改革開放」後的大陸,以此為中心思想,已經創造了不知多少的經濟大城與舉世奇蹟,為的不單是人民的脫貧致富,還有著更多誘惑執政者的權力糖蜜。
於今,「廈門五通海空聯運碼頭」的肇建,標示著廈門急欲將兩岸海空運輸,攏於一兜的願景及魄力。五通碼頭水陸交通便捷,距廈門火車站十一公里、距高崎國際機場七公里,距金門的水頭碼頭更只有八海里,乘高速雙體船只需十五分鐘,這代表著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希冀取代台灣國際空港地位,成為台商接軌國際起點的「陽謀」;廈門市政府稱此為「實現兩岸海空運輸的無縫鏈結」,對台灣而言,則可能代表著更多競爭力的流失。
平情而論,面對大陸的翻天覆地、風生水起,我們只宜主動進擊,最忌落入被動的防禦。一則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議,就可為福建省的各經濟市鎮帶來諸多的政經建設與願景,何以「發展邊境經貿,改善離島人民生活」的「小三通」,至今卻不能為金門帶來任何的發展利基?關鍵在於態度吧。中共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從沒將「兩岸政策」當作「口惠」,而是具體、務實的落實到執行面;反觀我方,不論陳總統喊了多少次拚經濟,陸委會說了多少遍的「促進離島經濟發展」,卻都僅止於官樣文章、說說而已,沒有務實的政策配套,遑論任何的經濟利基。
總之,廈門「五通碼頭」的肇建將更實質的拉近金廈間的距離,或許,因為便捷,台商出走的腳步將更不遲疑;何況,松山機場缺乏國際航線的事實,五通港區海空聯運碼頭的啟動,正希冀以廈門空港的輸運,補足是項的缺漏;面對彼岸的擘劃、建設始終走在我們的前頭,金廈間正動態的存在著高低立判的發展差異;謹此,我們願再次籲請中央面對現實,鬆綁政策束縛,或許給金門一次演出的機會,就能為兩岸建立一處「無縫鏈結」的過渡平台,開創一段和平共處、經濟共榮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