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金門大學
近來有關金門大學之議甚囂塵上,有鑑於台灣不少大學因諸多因素,以致淪為學店者有之;素質中學化者有之;甚而本是嚴謹究實的學術研討會,竟也淪為呼朋引伴的派對;乃至相互吹捧的團聚會。尤者,本是深思明辨的研究所,竟也淪為師生結幫的學幫。完全漠視了學校所以養士,養士所以化風成習的傳統使命;更忘卻了教育旨在於開發人類潛能,以應生活所需,以臻生命意義的時代意義。因此,在此皆倡金技提昇為金大之際,本於傳統之使命;現代之教育意義,尤其是面對「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時代,且以制高立場,倡言大學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以供反思此項議題。
首談教育的推手;教師!在全球化來臨之際,合格的現代大學教師,他必須是位Leader 而非Director。所以教科書只是引子,皓首窮經的廣博紮實思想,才是他授課的泉源,這理論可用博蘭霓(Michael Polanyi)的知識論來解釋。他更必須是位恪守學術尊嚴,堅守教育孤寂崗位,能拒絕聲光媒體的誘惑,且能嚴正篩選學生的嚴師,而不是淪為四處接案、作秀的「街頭藝人」;卻又是位談笑風生,博采多聞的人生導師;更必須是位具有國際觀的學人。因此,在自由學風下,應慎聘海內外名師宿儒;除基本學歷外,其平日著作之水準、內涵之深邃、論述之慎微,既使是專技師資,也必須考量其在學界,乃至國際之享譽等,凡此均是審聘教師的重要指標;進而以此營造校風!
其次是課程安排。在此跨領域時代,各系專業必修課目,除紮實基礎理論與強化實務外,更應具體要求學子具有跨科系之學能,以因應新時代的來臨。此外,徒有嚴謹的專業只能富國,卻不能立國。因此必須潛移學子具有一種登高望遠的格局;光風霽月的節操;普世價值的關懷;人文氣質的修為!因此,必須藉由全面深邃的通識教育,引導學生接觸「跨領域」、「有思想性」的範文,使學子能開啟學海的典藏;沐浴精緻的文化;乃至營造音樂欣賞、歌劇品味、文學創作等素養,如此教育,才是有格局、有視野、有人文的大學教育
再來是校園規劃。理想的校園應是群木薈蔚、碧草如茵的生態環境,進而以此蒼潔曠迴的空間,融入意象之建築,誠如Kerry Hill所說的,讓建築物成為自然的一部,不要突兀存在,要細膩的和當地的人文、自然環境融合;乃至如漢寶德所言與傳統風水相結合,整合出一種共生和諧的願景,形塑一個閑適恬靜的社區。也就是說校園建築已不是一項工匠而已,而是社區美學的普世藝術。尤者,在此節能減碳時代,校園更要有引領風潮的自許,因此,所有工法必須在建築美學指導下,採綠建築規劃之。營造出一個舒適、健康、環保的校園;一池清水,二樹半抱,傳統園林卻有現代筆意,每小留,輒有雲景天光相伴,情趣而悠蕩,天人而合一,如此環境才能化育志潔高超的學子!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我們以為:儘管價值判斷不是少數幾個人可以憑空創造的;但誠如社會學家柏深思與貝爾(D.Bell)所說的,大學已成為社會的中心結構,大學教育的良窳足以影響文化與經濟的盛衰。是以追求一個人文、品味、質感的社會,不正是大學教育之遠境?因此如何使大學成為真理之辯廳、議題之智庫、智識之泉源、文化之殿堂、人文之宣室、教化之禪房,這才是正言金門大學之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