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好政績﹐永遠不會褪色
──由正義國小校長李根樂屆齡退休談起
就在七月中旬,縣政府正式核定地區部分校長人事任免作業。其中包括任期屆滿與屆齡退休者,必須依照法令制度規定檢討調整,而經由甄選程序脫穎而出的新任校長,也要同時到任。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代交替,新陳代謝,已然成為教育人事常軌。
正義國小校長李根樂,就在此次教育人事更迭因屆齡申辦退休,告別畢生熱愛之教育志業。新任校長陳順德隨著走馬上任。日昨金湖地方各界聯合舉辦「送舊迎新」聯誼餐會,場面盛大隆重,充滿離情依依。有云:「人生沒有不散之筵席。」但是,其與正義國小全體師生結下的卻是不解情誼,點點滴滴,盡在心頭。
卸下教職,離開學校,告別同仁,日後李校長安身立命去處,即是「溫暖的家」。他有感而作『別了,正義,我的心愛』專文數千字,見諸金門日報副刊,敘述從事教育四十四年之部分「心路歷程」。有情有愛,有苦有甘,有始有終,無怨無悔。而也人如其名,名如其實,接掌正義國小八年又六個月,一切從「根」著手做起,朝朝暮暮與全體師生同仁一齊打拚學習,故亦「樂」在其中矣!
百年樹人之計在「教育」,國力源頭也在「教育」。從事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正義國小三度易名,由私立到公辦,也曾因為改制,棄「正」為「附」,被以分校之身隸歸開瑄國小。此期間長達二十三年之久。其後得能由「附」回「正」,恢復獨立設校,即是前縣長陳水在順應民意需求,從善如流,地區三個分校同時應聲得救,誠然得來不易。
皇天不負苦心人,要問三個分校如何渡過困境,獲得脫胎換骨之機會?莫不感念李炷烽縣長高瞻遠矚,將「文化紮根」、「教育深耕」工作列為施政重大項目。不惜投下鉅額經費預算,全面充實學校硬體設施,改善學校教育環境。如今正義國小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受教品質直線上昇,對此鄉親感受尤其深刻,而金門地區整體教育政策之落實推動,其間縣政團隊週詳策劃與鼎力協助與支持,厥功甚偉。評斷縣政績效,其中「向下紮根」工作,具體紮實,斑斑可考,值得肯定。
教育之目標旨在作育英才,有教無類,服務人群,蔚為國用也。李根樂校長學有專精,才能俱優,創下政績,享有口碑。而教育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胥賴眾多默默耕耘教育同仁,秉持其「精神、良心、用心及愛心」、「使命感」、「榮譽感」群策群力,有以致之。爰特分別剖析於后,以資大家共享:
一、所謂「精神」,乃成就一切事物之保證。即有目標、有理想、始終如一、全程一貫、以身作則、榮辱與共。李校長主持校政期間,強調「柔性領導,民主決策,共同參與,透明公開」,如此治校理念,在其精神感召之下,同仁各盡所能,分工合作,諸多難題,都能一一克服,遂其所願。
二、教育為「良心」工作,貴在結合「用心」與「愛心」,週而復始,不斷付出,期能春風化雨,舛頑者順,發揮教學相長最大效果。反之,從事公共事務,均應秉持如此精神態度,讓人心悅誠服。正義國小全體同仁,對此努力不懈。地區有位教育工作者生前曾經說過:「天底下不與子女或學生計較名利者,唯有父母與教師也。」真箇入木三分,擲地有聲,頗具哲理,發人深省。為人父母者,看到子女長大成人心滿意足,後繼有望。身為人師者,終日與莘莘學子為伍,殷勤善誘,傾心而教,倘有學生知所進取,讓人刮目相看,則為人師表者,勞苦功高,堪以為慰耳。
三、「使命感」與「榮譽感」,即是力爭上游,不斷向前,不求名利,實事求是,成功不必在我。身為一校之教育重責大任者,必須兩者兼而有之,不可偏廢,否則,整體教育品質,也就無由提昇,茲此講求發揮「多元教學」功能,又將如何發揮?但見正義國小不斷進步,其中具體績效包括:學生國語文能力快速進步,不惟501班學生寫作投稿見報率大量增加,參與區域性或全縣性各種藝文及體能活動競賽,頻頻名列前茅。尤以加強與家長會、校友會及地方父老密切聯繫配合,建立深厚情誼,奧援資源無慮匱乏,臨別的半個月,猶還爭取得到金湖鎮公所撥下支援經費數十萬元,完成充實康樂設施。而在學校創新方面,也有不錯之成績,諸如:訂校訓、編校歌、校刊,籌辦校慶,並為鼓勵社會捐資興學人士,利用學校適當明顯位置,予以勒石紀念表揚,藉此鼓勵師生相互學習,見賢思齊,全體同仁以校作家,常見夜幕深垂,還有教育同仁自動在校加班,難能可貴,值得讚許。
服務公教職務屆齡退休,衹是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也是另一專屬領域工作之開始,校長變場工,李校長將要與其子女共同發展家庭養鹿事業,再創另一高峰,惟其仍然念念不忘學校五項未竟工程,正待新任校長接續推動,凡走過的必會留下痕跡,別離即是力量之擴張,好的政績永不褪色,不知以為然否?願與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