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振品格教育莫如重返中華道統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3

天下雜誌曾公布一項調查:國中小學整體的品格教育比十年前更差,而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品格的「三害」,分別是政治人物、新聞媒體和電視節目。調查中也發現,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力逐漸式微,排名在電視和網路之後。尤其是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後,強調能力的目標,更使全民忽略德育。以致有高達七成以上的家長和教師認為,國中小整體品格教育變差了。

猶記得2003年9月,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盛大展開,在這場滿是教授、官員、校長、家長的會議,所討論爭辯的是不外乎考試和入學。整個社會急著要「給孩子最好的」:讓他們贏在起跑點、提早學英文、用最好的電腦、上更好的學校;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多年以後,留在孩子生命裡、決定他是否快樂幸福的,可能不只是英文數學或電腦,而是在起起伏伏的人生後,能否依舊自信樂觀;懂不懂得好好經營一個家,維繫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能不能憑著誠信、負責、自律和勇氣,贏得事業與成就。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談逐漸被人淡忘的倫理道德、品格操守,絕非是唱高調,而是現代社會的必要。因為誠信與責任這些個人品格,正是保障自由民主體系能有效運作的底線。從美國的安隆到台灣的理律,一個主管或員工的操守出問題,可能就賠上一家企業幾十年的努力。而近來銀行頻頻出現的盜領及洩密問題更凸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而出現的愈來愈多防不勝防的角落,靠的只有每個人的「自律」。

且看日來台北街頭因江陳會所帶來的亂象,徒見一群高掛高學歷者,徒然指責對方,卻不能說明具體內容,更不敢氣壯道出願景!當然更甭想奢求看到一個政治人物應有的格局:負責、自省、大器。如此現象,要想使孩子有個品格學習環境,不啻緣木求魚;也難怪突然會冒出一群不知所云,誠如網路上所言野餐聯誼會的「大學生」現象。而整個場景更是使人神經錯亂:身陷醜聞的政客,大剌剌地橫行街頭「教化」司法;向來仇視國旗的政客,一夕間突然變成楊惠敏!種種匪夷所思的荒謬場景,真不知看在純真孩子心靈,作何感想,如此環境,如何奢言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有何重要呢?這可從歷史學得教訓;曹操於建安二十二年,頒發了一道求才令,在求才令中赤裸裸地指出,才德兼備是最理想的人才,但是,有才無德之士,也是國家需要的;甚至,「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也是他所渴求的人才。曹操此舉不但引發士大夫階級強烈的反彈,後世更抨擊曹操是「夫以經術之治,節義之防,光武明章數世為之而不足;毀方敗常之俗,孟德一人變而有餘!」果不其然,造就了魏晉數百年間士大夫無品無格之後患。也因此不僅我們,許多先進國家已開始將品格教育列入正式課程。

如何從事品格教育呢?其實我國齊身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教育,本就是品格教育;散見於四書等經典。但自從新文學運動以後,這種重品格教育受到質疑,重挫「德育」,使品格教育受到極大衝擊;但最大之挫折,乃在於近十年來「去中國化」造成的「反中」思想,進而反「中國經典」教育,才是最大的衝擊。因此,要重振品格教育,莫如重返中華文化開始;莫如從天、地、君、親、師等傳統教育做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