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攜手打造美好家園
「有水吃,吃好水!」陳水在前縣長主政期間,確立這項攸關民生的施政目標,近30年來,歷經5任縣長,金門在水資源的努力,是一個與天相爭,讓老一輩鄉親感慨良多的艱辛過程。
經濟部「111年度重要水庫整備維護檢查」評鑑,金門太湖水庫獲評優等,縣自來水廠廠長張武達代表赴台領獎。回首20年前,金門曾連2年遭環保署評定為全國水質最差的縣市,而做為全島最大蓄水湖庫,在1967年由國軍開挖,面積廣達36公頃的太湖,即因水質優養化經常出現「藻華」現象,被視為重要的汙染指標。
金門年降雨量平均約1000毫米,在陳福海前縣長任內大陸通水之前,可說是滴滴皆珍貴,一點都浪費不得,水庫維護是軍管以來的重點工作,防區司令官和各師部主官嚴格考核,落實分層負責和管理。
來自軍中的陳水在前縣長,有一回在返金班機上看到媒體報導榮湖出現大量魚群浮屍,落地後火速驅車直奔現場,親自督導撈除和水質檢驗事宜;主張自大陸通水的李炷烽前縣長和前立委吳成典也曾因地區大旱,馬不停蹄到處找水,還因中央研擬派遣軍艦自台送水,而與相關單位有「杯水車薪」之爭,登艦大聲痛批中央不切實際,慷慨激昂為外島軍民請命,往事並不如煙。
2004年6月,金沙水庫上游光前溪遭人棄置「伏滅鼠」毒鼠藥,引起民眾關切和疑慮,有些人嚇得不敢飲用自來水,市售礦泉水銷量因此增加不少。縣府連夜緊急採樣送台檢驗,警方也成立專案小組根據防疫所提供的領藥名冊,陸續約談7位農民,所幸結果未驗出「伏滅鼠」成分,整起事件在有驚無險中落幕。事後,環保署頒發獎金15萬元給舉發有功的黃姓民眾,此事也同樣讓人記憶深刻。
4年來,楊鎮浯縣長帶領縣府團隊戮力完善供水條件,其中洋山淨水場新建工程斥資新台幣3.91億元。這座以大陸原水為水源,未來可日產5萬噸的淨水系統,將可讓大、小金門的供水穩定邁入一個全新里程,並逐步減少長年對地下水的依賴,預估將由以往自來水供配占比60%大幅下降至15%左右,對保障水資源和地理環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另2020至2021年浚深農塘110座,增加28萬噸蓄容空間供灌溉使用,並先後爭取中央前瞻2.0等計畫約4億元經費補助,積極推動管線聯合調度、湖庫改善與清淤、大橋附掛管線、回收水再利用等開源、節流與備援計畫。
以浚挖田浦水庫7.5萬立方公尺淤砂及榮湖水庫0.7萬立方公尺淤泥,以及改善田浦水庫溢流堰等設施為例,預計於2023年5月完工,屆時將有效恢復湖庫蓄容及強化水利基礎設備,使更多珍貴水資源得以蓄存。
最近,小太湖旁設置「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可改善營養鹽汙染,提升水資源清潔效率。另針對山外溪上游的畜牧區也著手整頓,楊鎮浯親自與畜牧業者簽署牛隻遷徙備忘錄,這些都是縣府淨化水源的努力,成果相當讓人期待。
金門是水資源缺乏的海島,就如同楊鎮浯以談了20年的兩岸通水為例,在李沃士前縣長手上爭取到,在陳福海前縣長手上完工,如今接續工程不斷的優化。縣政就是這樣一棒接一棒做下去,讓金門的未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