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深化鄉土語言教育 疏理金門話社會意涵

發布日期:
點閱率:817
字型大小: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語言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台灣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即開始注意到本土語言的教學與推廣,尤其是針對閩南語的推廣,已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是項政策固然也有助於閩南語系之金門話的復振,然而卻也有美中不足,而值得吾人進一步再深化鄉土語言教育的空間,目的不只是注意其間腔調的差異,更在於活化世代連結,及了解金門社會文化的發展。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它承載了社群文化及世代之間情感與價值的溝通。隨著台灣的民主轉型,不單單個人的自由與自主受到尊重,直接連結著個人的本土文化也受到重視。在這過程中,金門佔據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處境:首先,金門人並不被認為是隨著二戰結束來到台灣的「外省人」,但卻也不是「本省人」,而當台灣在本土化之際深受批評的「福佬沙文主義」,金門別說不在其中,也不認同台灣社會將過去的「閩南語」,改稱為「台語」,因為那是以台灣為中心下的本土化;其次,金門社會也有在地的本土文化,並以宗族文化、僑鄉歷史及戰地社會為訴求,從而發展觀光、建立在地的認同。這些在地文化與認同,固然與本島的台灣社會有所區隔,並似乎或多或少與中國大陸有關,但隨著民主自由的鞏固及在地文化的發展,也有愈來愈強烈的本土性格。
不過,此一具有本土性格的文化,不僅得面對台灣與中國兩邊緊張對立,並且強勢的文化,也與台灣社會一樣承接了世代間的差異。因此,如何鞏固金門在地的本土文化即是個重要的問題,而語言更是其中的關鍵,箇中原因是由於語言法規與政策的推動,例如「教育基本法」明確將本土語言納入必修課程,而「國家語言發展法」更確立了國家對於語言多樣性的承諾。因此,確立「金門話」的地位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因為它強調了同安腔而與帶有漳州腔的台語不同。標示出金門話與台語的不同,不只是為了阻擋台灣強勢文化對金門主體性的消融,也在突顯不同之際,讓台灣與金門之間能夠更清晰地承認彼此,更好地溝通,並促成更豐富的文化交流與創造。
此外,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場域,固然是家庭及鄰里,但如果國家政策及學校教育不重視、不鼓勵,那些花了大量時間在義務教育裡的學生,也就少了許多機會及意願來學習母語。相反的,金門社會有非常好學習金門話的機會,不僅是縣府與民代重視教育,而且在宗族社會裡,鄰里之間的關係也遠較都會來得密切。尤有進者,三代同堂的現象在金門社會更為常見,不僅年輕一代可與長輩學習金門話,其實正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強化世代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價值的溝通,對於金門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來說,也深具重要性。
有鑑於此,金門話的推廣對於地方來說,是個具有文化、社會及教育的重要工程,政府、民間及教育單位,需要有更緊密的合作與規劃,配合著在地有利的條件,進一步深化鄉土語言教育、疏理其中的社會文化意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