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機為轉機 打造友善旅遊環境
報載,日前華信航空一架飛往台北班機,因兩名乘客登機時遭蜜蜂叮咬,經請消防班支援消防車灑水驅逐未果,後請鄰近養蜂農戶協助噴灑驅趕性藥水等方法驅離蜂群後,才解除危機,但班機也因此延誤近一小時。
據了解,被蜜蜂叮咬的旅客由護理人員協助處理,發現是一般蜜蜂叮咬而非虎頭蜂,乘客僅皮膚表面紅腫無大礙,經敷上藥水後已搭機返回台北。復經航站人員初步清查,沒有在航空站本體建築發現蜂巢,蜂群來源可能是附近樹林或鄰近養蜂人家的蜜蜂被擾動,造成蜜蜂集體出來,屬於動物本能,「當時目視飛機機罩、螺旋槳都有蜜蜂,應有百來隻,數量不少」;預判近期應為蜜蜂「分巢」季節才造成蜂群出現,後續將持續檢查航站內外是否有蜂巢,以維護旅客及航站工作人員安全。
搭飛機居然遭到蜂群襲擊?多數人應該都是聞所未聞,這起事件也的確是金門航空站開站以來首見,應該屬於罕見的偶發事件。然而,無獨有偶的,今年元月底,千里之外的巴西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停駛在機場時,飛機外突然出現「嗡嗡聲」,客艙組員往外一看竟發現飛機被大量蜜蜂包圍,乘客一度無法下機,坐在座位上至少等了近90分鐘才順利下機;依照新聞照片檢視,蜂群的數量比金門的多上不少,顯然這也絕非是一件突發的飛安案例,而是源於自然生態或氣候變遷影響所致,所幸這類的事件應也不難處理,至少金門航空站爾後就會理解,驅蜂應找專業人士用正確的噴霧及藥劑,若採噴水驅散蜂群,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事雖不大,卻也讓我們理解到,關於飛安、公安事無鉅細,反應錙銖必較;除了貫徹常態性的SOP外,對於因氣候或自然變遷造成的罕見事件,仍宜有完善的溯源、追蹤及根除機制,務求消弭危難於機先,確保公眾安全。
當然,就本事件而言,首要排除的是機場鄰近有否類似的危險因子,若無,起因為何,應不僅於推測,而是要有嚴謹的科學論證及積極性的預防舉措。之所以如此「小題大作」,便是害怕相關單位僅將其列為罕見、偶發的個案而草草結案。事實證明,世界上其他國家機場也有同樣的事情發生,追究起因、預防機先,已經不單是為了旅客的安全負責而已,而是在嚴格落實公共安全風險管理與危機應變,「將危險扼殺於搖籃」,嚴格落實、防堵一切缺漏方是上策,畢竟飛安影響社會秩序安全至鉅,已勿庸多言。
金門三至五月多霧,期間台金空運較易受影響而停航,四至六月為雨季,夏季炎熱偶有颱風侵襲,冬季則是東北季風強勁,較為乾冷;這些都是已知的氣候變化,也多少會對金門對外交通旅遊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旅客屆時來金都有預期的心理建設及準備,而地方需要提供的,說到底也就是友善的旅遊環境而已。友善環境又區分有形與無形,有形有建置的條件與期程,無形則有賴口碑累積;因此,我們斷不希望因為任一起突發事件或危機,將我們過往的努力付諸流水。
再者,我們以為,既然金門三至五月多霧易對旅客出行造成不便,居於「服務至上」原則,地區業者或可開發出相應的旅遊備案,而非僅是放任旅客徒呼奈何,若還能據以變成地方的旅遊特色,才是真的化危機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