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衍論老樹保護政策

發布日期:
點閱率:2,443

為營造金門宜居的生活環境,且讓來訪的觀光旅客,不僅有友善可人的景觀,更有怡人的環保印象。金門縣政府刻正積極推動友善、整潔的環境政策,透過「村村有公園、巷巷有彩牆、戶戶有盆栽」美化政策,積極營造中。其中,對老樹的保護;「受保護樹木」,更顯其時代意義。縣長陳福海對此,特地責成林務所強化老樹之列管、追蹤及照顧。再三言道:老樹是金門「活的文化資產」,縣府會全力維護老樹生長的環境,守護這些見證歷史、陪伴鄉親走過漫長歲月的金門老樹。
誠哉斯言,且回歸樹木本身之價值來言,眾所周知,樹木本身早已與人類生活,及民生經濟息息相關。諸如樹木可以調節環境的微氣候;樹木可以固定砂土涵養水分;樹木具有遮蔽阻擋防護功能;樹木可以阻隔氣流吸收聲波;樹木可以隔離落塵淨化空氣;樹木提供人類民生經濟必需;樹木可以創造界定空間動線;樹木可以怡情養生療癒身心等,及樹木是景觀營造的重要元素。
所以多種一棵樹,少挖一棵樹,進行景觀綠美化,既能達到環保生態永續的概念,更能「節能減碳」救地球!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因此,就樹木的基本價值而言,我們皆應視其如同自然生命,受到基本的尊重與愛護,尤其是老樹。
而所謂的「老樹」,顧名思義是指景觀植栽樹木,具有一定的樹齡之年老,或型態之老大的標準而言;所謂的「受保護樹木」。意即指樹木達到一定的「標準」,包含:生活文化、生態保育、生物珍稀、歷史記憶等價值標準,因此應該受到人們的珍惜與保護之意。所以「老樹」也就大多成為受保護樹木的對象,或是即將成為受保護樹木之列。
無怪乎縣長陳福海慎重表示,老樹不只凝聚村莊的情感,也是一本地方發展的歷史書。老樹的存在反映當時居民生活、鄉土民情,它們也扮演過滋養土地、守護鄉親的任務,是社會及居民共同的資產。期待在保育下,讓地區的老樹持續生長,也期待未來有更多老樹出現,讓它們成為陪伴孩子的記憶,也是鄉親聚會、聊天的地方。
尤者,兩年前配合森林法修正,目前需要特別維護的老樹,統稱為「受保護樹木」,由林務所遴選專業團隊,就原有列管樹木再次清查,經審議委員逐一審認後,共規劃出51株受保護樹木,其中大多數為樹齡達100年以上的老樹,又以榕樹、黃連木居多。林務所每年均列管老樹健康檢查,依樹木生長狀況,給予適當處置,改善樹木健康降低樹木風險性。
越是高度發展的社會,越能體驗自然環境的珍貴,今天老樹仍能安然存活,保留的不僅是活生生的綠色古蹟,還代表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尚未惡化。因此,我們在聽完縣長之言後,再遠見世界各先進城市對老樹之保護,能不共襄呼應之?終究,老樹的保育工作,經歷了由神、由人,到今天逐步走向法規的歷程,其所代表的意義,又豈是一句環保而已!

回頁首